[發明專利]一種橋梁頂推過程中主梁線型的實時調節裝置和調節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52709.8 | 申請日: | 202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62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華;王龍林;陳建恒;劉家耀;梁茜雪;李俊毅;施培華;郝天之;于孟生;彭曦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10 | 分類號: | E01D21/10 |
| 代理公司: | 南寧新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盧萍 |
| 地址: | 530007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過程 中主梁 線型 實時 調節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橋梁頂推過程中主梁線型的實時調節裝置和調節方法,其中,該裝置包括索塔、索塔間橫聯、拉索、梁體錨固裝置、智能張拉千斤頂、線型自動測量系統、智能調節系統;索塔包括至少兩鋼管立柱、腹桿和索鞍,至少兩鋼管立管底部與鋼箱梁腹板固結,每一鋼管立柱內間隔設置有腹桿,且每一鋼管立柱間隔設置有三索鞍,相鄰兩鋼管立柱之間通過至少兩索塔間橫聯連接;拉索的中部安裝在索塔上,其兩端通過梁體錨固裝置連接在鋼箱梁腹板或者鋼箱梁位于主梁頂推前進端所連接的導梁上;智能張拉千斤頂安裝在拉索的一端上;線型自動檢測系統包括若干測點、自動測量機器人、無線發射器。該裝置可以控制懸臂段梁段的線型,從而保證頂推施工的順利進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橋梁頂推過程中主梁線型的實時調節裝置和調節方法。
背景技術
頂推施工法是一種常見的城市橋梁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快捷、簡便、對交通影響較小等優點,特別適合城市中大跨度、長引線等截面梁橋工程的建設。隨著我國橋梁工程的發展,新建橋梁結構的跨徑和重量不斷增加,在主梁頂推過程中,若采用傳統的頂推施工方法往往會因主梁的懸臂段梁體末端下撓度過大無而法保證主梁順利上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原有的頂推施工方法進行改進,通過輔助設備和手段,控制懸臂段梁段的線型,從而保證頂推施工的順利進行。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橋梁頂推過程中主梁線型的實時調節裝置和調節方法,以控制懸臂段梁段的線型,從而保證頂推施工的順利進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橋梁頂推過程中主梁線型的實時調節裝置,包括索塔、索塔間橫聯、拉索、梁體錨固裝置、智能張拉千斤頂、線型自動測量系統、智能調節系統;所述索塔包括至少兩鋼管立柱、腹桿和索鞍,至少兩鋼管立管沿著鋼箱梁段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其底部與所述鋼箱梁腹板固結,每一鋼管立柱內間隔設置有腹桿,且每一鋼管立柱從其頂部向下依次間隔設置有三索鞍,相鄰兩鋼管立柱之間通過至少兩索塔間橫聯連接,所述索塔間橫聯從鋼管立柱的頂部向下間隔設置;所述拉索的中部安裝在索塔上,其兩端通過所述梁體錨固裝置連接在鋼箱梁腹板或者鋼箱梁位于主梁頂推前進端所連接的導梁上,該兩端所連接的梁體錨固裝置位于主梁頂推方向上,并關于所述索塔對稱設置;所述智能張拉千斤頂安裝在拉索的一端上,該一端與所述導梁不在同一端;
所述線型自動檢測系統包括若干測點、自動測量機器人、無線發射器,若干測點位于導梁和導梁附近的部分鋼箱梁上,每一測點上安裝有棱鏡,所述自動測量機器人位于岸上的某一控制點上,其通過測點上的棱鏡進行數據采集,所述自動測量機器人通過無線發射器連接智能調節系統,所述智能調節系統連接智能張拉千斤頂,其通過所接收的自動測量機器人采集的數據控制智能張拉千斤頂的運行。
優選地,所述鋼管立柱設置四根,每一鋼管立柱的高度相同,均為橋梁最大跨徑的1/2.7~1/3.7。
優選地,所述腹桿由若干橫向腹桿和若干斜向腹桿構成,所述橫向腹桿沿著鋼管立柱的高度依次間隔設置,上下兩橫向腹桿之間設置一斜向腹桿。
優選地,相鄰兩索鞍之間的間距為2m。
優選地,相鄰兩鋼管立柱之間通過三索塔間橫聯連接,相鄰兩索塔間橫聯的間距為2m;所述索塔間橫聯包括橫連桿和豎連桿,所述橫連桿水平設置,其兩端固連相鄰兩鋼管立柱,所述豎連桿豎直設置,其兩端連接上下設置的兩橫連桿。
優選地,所述拉索間隔設置三層,其由上向下設置,每一層的拉索相對索塔對稱設置;所述拉索由多根鋼絞線構成。
優選地,所述測點沿著主梁頂推方向依次間隔設置。
基于上述實時調節裝置,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橋梁頂推過程中主梁線型的實時調節方法,該實時調節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施工現場布設控制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27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