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主被動復合導引的無人機抗誘餌航跡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50195.2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66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4 |
| 發明(設計)人: | 安彬;楊俊鵬;祝小平;李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1/10 | 分類號: | G05D1/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凱多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劉新瓊 |
| 地址: | 710065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被動 復合 導引 無人機 誘餌 航跡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主被動復合導引的無人機抗誘餌航跡控制方法,當無人機爬升到指定飛行高度,進入到航跡跟蹤控制階段;通過衛星導航/慣性導航/航程推算或者組合導航的方式進行距離估算,當距離小于無人機被動導引裝置探測和跟蹤的作用距離,進入到被動搜索階段;當無人機被動雷達導引頭截獲并跟蹤到目標或誘餌后,進入到被動導引跟蹤階段;當無人機距離目標陣地中心點T的距離小于無人機主動雷達識別和跟蹤的作用距離范圍內時,無人機進入到斜視飛行主動搜索階段;當無人機識別目標為真實目標后,無人機轉入正視攻擊階段,根據主被動復合導引信息,判斷無人機是否滿足俯沖攻擊條件,如果滿足則無人機快速轉入俯沖,實施對目標的打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人機航跡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主被動復合導引的無人機抗誘餌航跡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先進的防空系統雷達普遍配置有源誘餌以對抗反輻射攻擊,傳統偵查及攻擊型無人機容易被誘餌目標所誘偏,極大降低其作戰效能,尤其針對精確制導的攻擊型無人機,一旦被誘偏,則發揮不出對目標的摧毀能力。對目標的抗誘餌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無人機進行偵查、打擊的重要問題。
現有的無人機抗誘餌手段,主要通過主被動復合等多模導引技術,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下提高對雷達目標與誘餌的辨識能力,但是對無人機在主被動復合導引的抗誘餌航跡控制研究較少,對于如何設計出基于主被動復合導引飛行過程中的航跡控制方法、提高復雜電磁環境中的制導精度,是無人機抗誘餌和精確制導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為了解決無人機在主被動復合導引過程中進行航跡控制實現抗誘餌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主被動復合導引的無人機抗誘餌航跡控制方法,該方法可以根據無人機的主被動復合導引體制,設計出無人機抗誘餌航跡飛行方案。
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主被動復合導引的無人機抗誘餌航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無人機在發射前,根據飛行任務進行任務規劃,裝訂目標區域和目標雷達相關參數;
步驟2:無人機在發射后,爬升到指定飛行高度,此時無人機進入到航跡跟蹤控制階段;無人機根據任務規劃裝訂的目標區域信息,選擇離目標區域最近的點進行最短路徑規劃,通過衛星導航/慣性導航/航程推算或者組合導航的方式進行航跡跟蹤控制,朝著目標區域方向飛行,使無人機以最省油最快的方式到達目標區域;
步驟3:當無人機距離目標區域越來越近時,通過衛星導航/慣性導航/航程推算或者組合導航的方式進行距離估算,當距離小于無人機被動導引裝置探測和跟蹤的作用距離,無人機進入到被動搜索階段;無人機被動雷達導引頭開啟搜索工作模式,進行電磁環境偵收,獲取戰場內有威脅輻射源參數信息,使無人機被動雷達導引頭搜索目標,并引導無人機飛向目標區域;
步驟4:當無人機被動雷達導引頭截獲并跟蹤到目標或誘餌后,進入到被動導引跟蹤階段;無人機把跟蹤到的目標或誘餌視為目標陣地中心點T,被動雷達導引頭測量輸出導引信息,從其測量的方位角信息可以判斷無人機與目標陣地中心的相對方位關系,無人機利用被動導引信息進行目標導引,利用方位信息進行航向控制,調整機頭在對準目標陣地中心方向,航向通道采用直接導引方式,保證無人機能夠快速接近目標陣地中心;
步驟5:當無人機距離目標陣地中心點T的距離小于無人機主動雷達識別和跟蹤的作用距離范圍內時,即R10Km時無人機進入到斜視飛行主動搜索階段;無人機主動雷達,進行前斜視掃描SAR成像,獲取大范圍的中等精度SAR圖像,從較為復雜的背景中區分雷達陣地與環境,無人機調整機頭方向,在對準目標陣地中心方向添加一個斜視角度10°,保證無人機在快速接近目標陣地的飛行過程中滿足斜視目標角度10°的條件,為主動雷達搜索和識別目標創造有利條件,主動雷達進行前斜視掃描SAR成像,獲取大范圍的中等精度SAR圖像,從較為復雜的背景中區分雷達陣地與環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5019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