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降解菌分離、篩選、鑒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8006.8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84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忠和;欒立明;楊曉東;高星愛;孫旭;李明;王海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02 | 分類號: | C12N1/02;C12Q1/04;C12Q1/34;C12Q1/6869 |
| 代理公司: | 長沙智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段芳萼 |
| 地址: | 130000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降解 分離 篩選 鑒定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生物降解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秸稈降解菌分離、篩選、鑒定方法,包括S1:初篩菌株;S2:測定水解圈和纖維素酶活性;S3:測定秸稈降解率;S4:篩選出水解能力強、纖維素酶活性高、秸稈降解率高的菌劑;S5:將上述篩選得到的菌劑進行鑒定。本發明提供了秸稈降解菌分離、篩選、鑒定方法,從提高纖維素酶活性入手,深入研究降解機理,利用液態產酶法測定菌株的產酶能力,測定秸稈降解率來確定高效秸稈降解菌株,研發對秸稈具有高降解率的微生物預處理應用技術,是提高秸稈降解效率,實現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降解領域,具體為一種秸稈降解菌分離、篩選、鑒定方法。
背景技術
生物絮凝劑來源于微生物代謝,是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能夠將不易降解的固體懸浮顆粒等物質凝聚、沉淀的特殊高分子代謝產物,通過生物技術進行分離、篩選制備得到的高效綠色凈水劑。生物絮凝劑存在于絮凝劑體系中,相比傳統絮凝劑,具有避免二次污染、用處廣泛、成本低廉、比表面積大、高效、無毒、脫色效果高等優勢。
單一菌種的微生物絮凝劑處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同生化反應條件下,絮凝率變化不穩定。而復合型生物絮凝劑既可以將單個菌株的特殊降解功能進行整合和集中,又加強耦合多種菌株進行協同反應,從而整體提高絮凝效率。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大量作物秸稈由于資源化利用存在的難題,已經對社會生活和生產等諸多方面造成影響。大部分剩余秸稈被焚燒時,會產生降低土壤肥力、增加溫室氣體、減少下茬作物光合作用原料等危害。同時,秸稈也是一種可回收利用資源,如果方法得當,可變廢為寶,對發展循環、低碳農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未經化學處理的秸稈難以降解,研究對秸稈具有高降解率的微生物預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秸稈降解菌分離、篩選、鑒定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秸稈降解菌分離、篩選、鑒定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S1:將得到的秸稈降解菌菌株轉接到培養基上,經多代分離轉接后獲取幾組生長較塊的微生物群落,即為初篩菌株;
S2:測定水解圈和纖維素酶活性,具體為:
S21:水解圈測定:將上述得到的幾組初篩菌株接種到CMC-Na培養基上,培養7-9d后,用0.2%的剛果紅水溶液浸染10-12min,倒掉液體,再用1 mol/L的NaCl水溶液脫色10-12min,測量各組菌株的水解圈直徑D和菌落直徑d,根據公式Dp=(D/d)計算菌株的水解能力Dp;
S22:纖維素酶活性測定:
S221:還原糖含量的測定:利用DNS法比色法測定秸稈降解后的多糖產量,并利用葡萄糖做標準曲線;
S222:計算纖維素酶活性;
S3:測定秸稈降解率:
S31:將新鮮的玉米秸稈剪成5-8cm的小段,添加到秸稈液體培養基,制成秸稈降解培養基;
S32:用初篩菌株制備成菌懸液,在每瓶秸稈降解培養基中加入5%的菌懸液以用于接種,在28℃-30℃的溫度條件下發酵10-15d后,將秸稈取出,用蒸餾水洗滌2-3次,去除秸稈上附著的菌體和沉淀物,并烘干至恒定重量;
S33:對秸稈降解率進行測算;
S4:根據S2、S3中的測定結果篩選出水解能力強、纖維素酶活性高、秸稈降解率高的菌劑;
S5:將上述篩選得到的菌劑進行鑒定:
S51:采用宏基因組測序試驗對菌劑中的微生物群體進行高通量測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未經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800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