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屬容器智能識別與標記定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7426.4 | 申請日: | 2020-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296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文光俊;許佳佳;徐政五;黃勇軍;蔣志鑫;康宏夏;杜鎮梟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賓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S1/08 | 分類號: | G01S1/08;G06Q10/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匯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賓***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容器 智能 識別 標記 定位 方法 | ||
1.一種金屬容器智能識別與標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調節輸入的發射功率:通過對連上讀寫器的天線自適應調節發射功率,使得調整后的發射功率Pts滿足當前天線只覆蓋單個庫位,實現第一次金屬容器智能識別的功能;
S2、進行金屬容器正偏標記定位:基于發射功率Pts,確定距庫位中心距離閾值,然后利用一定時間周期N秒內的對應距離的識別次數和容器位置的正片標記狀態ID進行離線訓練,得到智能標記分類正偏定位模型,獲取容器位置擺放的正偏狀態判定結果;
S3、二次自適應調節輸入的發射功率:當給定正位區域距離時,若當前發射功率下的數據特征敏感度相比其他發射功率下的特征敏感度值更小時,基于特征敏感度數據庫來二次自適應調節輸入的發射功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容器智能識別與標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包括以下子步驟:
S11、讀寫器天線依次設置基礎發射功率為Pt0和Pt1,其中,Pt0為臨界發射功率,Pt1為讀寫器最大發射功率;
S12、對每個基礎發射功率,判斷當前讀寫器天線的識別范圍是否覆蓋單個庫位且兩種情況都執行完畢;
S13、如果識別范圍覆蓋多個庫位,即識別到多個容器,則自適應調小Pt1;如果識別范圍沒有識別到庫位容器,則自適應調大Pt0,自適應調節的步進均為t個dB單位;
S14、當Pt0和Pt1兩種情況下自適應調節后的讀寫器天線識別范圍均覆蓋單個庫位且兩種情況都執行完畢時,計算得到自適應發射功率:Pts=(Pt0+Pt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容器智能識別與標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包括以下子步驟:
S21、獲取樣本數據并進行擬合,將樣本數據分為正樣本和負樣本,正樣本指容器在單個庫位中偏移指定距離內的情況,負樣本指容器在單個庫位中超出偏移距離的情況;再分別將正、負樣本劃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通過對訓練集的學習來獲取智能識別標記功能,并通過測試集來進行驗證;
S22、模型訓練,基于S1獲取的第一次自適應發射功率Pts,設定距離庫位中心單位變化的測試距離閾值;
輸入訓練集中的固定時間周期N秒的識別次數參考向量與容器標簽位置的正偏標記狀態ID作為樣本訓練數據;再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當前自適應發射功率下的推薦正位區域范圍;
之后進行智能標記分類模型訓練,得到智能標記分類正偏定位模型;
S23、進行識別,輸入測試集中的固定時間周期N秒的識別次數參考向量與容器標簽位置的正偏標記狀態ID作為測試數據,通過S22訓練好的智能標記分類正偏定位模型,獲取容器位置擺放的正偏狀態判定結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容器智能識別與標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包括以下子步驟:
S31、針對S2中的不同自適應發射功率及其對應的數據特征,構建一個特征敏感度數據庫;
S32、將N秒內識別次數達到預設閾值的地方所對應的距離記作推薦正位標記區域距離,當正位標記區域距離已固定時,參考特征敏感度數據庫中的敏感度最大點所對應的發射功率來對發射功率進行一次反饋,即二次自適應發射功率調整;
S33、循環執行步驟S2,當滿足容器偏移距離小于上一個自適應工作功率下的容器偏移距離,也就是指容器小區域的偏移檢測進一步靠近單庫位中心距離時,終止循環,得到最優的用于容器位置正偏標記定位的自適應工作功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金屬容器智能識別與標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3中,二次自適應發射功率調整方法為:在當前發射功率基礎上往敏感度最大點方向按自適應調節的步進實現自適應調整,或者直接調至敏感度最大點對應的發射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賓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未經宜賓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742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