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壓錨桿鉆車及其三工位推進梁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4098.2 | 申請日: | 202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06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徐雪鋒;杜標;高強勝;鄭曉輝;夏劍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開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20/00 | 分類號: | E21D20/00;E21D20/02;E21B1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 地址: | 32400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壓 錨桿鉆車 及其 三工位 推進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壓錨桿鉆車及其三工位推進梁,包括固定梁、轉動梁、鉆孔裝置、錨桿裝置和錨固裝置,轉動梁包括推動桿、套筒和若干連接件,套筒套設安裝在固定梁上并可相對于固定梁轉動,鉆孔裝置和錨桿裝置分別位于錨固裝置的兩側,推動桿由切換油缸驅動以固定梁為中心軸轉動;并且在鉆孔作業、錨固作業、錨桿作業以及轉動梁的轉動過程中,固定梁的頂端始終抵靠在需要錨固的巷道頂板上固定不動;通過本技術方案極大的提升了切換速率,并且還可確保切換過程中的角度精準以及定位精準,同時還可有效降低整車成本,有利于井下支護機械化的進一步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山、隧道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壓錨桿鉆車及其三工位推進梁。
背景技術
井下支護(巷道支護)主要是用于緩和及減少圍巖的移動,使巷道斷面不致過度縮小,同時防止已散離和破壞的圍巖冒落;通常,為了使巷道支架在調節與控制圍巖變形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支架應在圍巖發生松動和破壞以前安設,以便支架在圍巖尚保持有自承力的情況下與圍巖共同起承載作用。
以錨桿支護為例;在錨桿支護的過程中需要先鉆鑿錨桿孔,然后敲入錨桿;在錨桿支護的早期階段,往往采用氣腿式鑿巖機人工鉆孔,再人工安裝錨桿;此種方案工作強度大、作業效率低、支護質量低、安全系數低;因此很快便被雙鉆臂錨桿鉆車取代,雙鉆臂錨桿鉆車工作時通過一鉆臂鉆孔,另外一鉆臂安裝錨桿;解決了最初的安全系數低等技術問題;但由于此方案需要兩套鉆臂操縱裝置,操作復雜,同時兩鉆臂彼此獨立,那么鉆孔完成后再由另一個鉆臂安裝錨桿的過程中對孔是比較難的;即最初的工作強度大、作業效率低、支護質量低等技術問題依舊存在。
因此,現有的錨桿支護往往采用單鉆臂錨桿鉆車,即.一根推進梁推進滑板上分別安裝鉆孔和錨桿鑿巖機,通過滑板平移切換“鉆/錨”鑿巖機來鉆孔以及安裝錨桿;或者僅安裝一個鑿巖機,通過切換鉆桿和錨桿來達到鉆孔以及安裝錨桿的目的;如公開號為CN209539352U 的中國專利文獻中所公開的液壓錨桿臺車便是通過切換鉆桿和錨桿來達到鉆孔以及安裝錨桿的目的;
但它們還有以下不足:
1)、盡管相較于原有的錨桿支護的方案其鉆錨切換速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改進的空間;
2)對于采用雙鑿巖機的錨桿鉆車來說,往往都是采用的兩套推進裝置,進而使得推進梁很笨重,操作復雜。
因此,公開號為CN110761816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自動錨桿鉆機機構,屬于鉆機機構技術領域;包括固定座、與固定座鉸接并且安裝鉆錨套件的旋轉架以及用于驅動鉆錨套件前后移動的推進部件;旋轉架由驅動部件驅動轉動。旋轉架上的鉆錨套件包括鉆桿、錨固劑和錨桿。本發明的鉆機機構設置了旋轉架,鉆桿、錨固劑和錨桿設置在旋轉架的不同位置,通過旋轉架的轉動實現三者施工前的定位,將鉆桿鉆孔、打錨固劑和打錨桿三個流程變為一個流程,通過自動化控制實現鉆桿、打錨固劑和打錨桿整個過程。該鉆機機構只需要一個推進裝置,并且一次定位就可以,實現鉆桿、錨固劑和錨桿的精確定位動作。
該專利文獻雖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仍有不足;理論上來說在鉆孔機構完成一次定位后,只要旋轉架旋轉特定角度那么后續的錨桿作業以及錨固作業便無需再次定位,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并不是如此,比如,在鉆孔作業時整個鉆機機構都是處于振動狀態,而這顯然會使得鉆機產生一定的位移,那么后續的旋轉架旋轉特定角度后便也有了一定的偏差,另外,如何確保旋轉架旋轉特定角度并且轉角誤差足夠小在上述專利文獻中也沒有提及。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液壓錨桿鉆車及其三工位推進梁,該推進梁包括通過旋轉切換的鉆孔工位、錨桿工位和錨固工位,極大的提升了切換速率,并且還可確保切換過程中的角度精準以及定位精準。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開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開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40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