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黑臭底泥修復劑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40122.5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75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爽;梁夢芽;范培文;柯偉鍵;劉震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綠之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11/00;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黑臭底泥 修復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黑臭底泥修復劑及其應用。本發明聯合了生物和物理結合的方法,利用過氧化鈣、硅藻土、聚丙烯酰胺、淀粉、淀粉酶、EM菌、微生物促進劑、細沙、海藻酸鈉等材料制備了一種新型高效黑臭底泥修復劑,能有效的治理污染水體,尤其是黑臭水體及其中的黑臭底泥,使黑臭水體中的COD、總磷量、氨氮濃度顯著下降,底泥中的氨氮濃度、硫化物濃度顯著下降,且本發明中的黑臭底泥修復劑起效快,具有微量高效的效果,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高效黑臭底泥修復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水體黑臭的主要原因是有機污染物過量排入水體,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分解,同時消耗掉水體中的DO(dissolved oxygen,溶解氧),使水體中的DO(溶解氧)濃度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從而導致水體黑臭;另外水體中N、P物質含量過高也會引起水體發黑發臭。
底泥作為水體污染物的庫和源,在水體水質狀況中扮演重要角色。黑臭水體由于嚴重缺氧,水體中有機質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產生H2S、NH3N、甲烷等還原態物質,水體中Fe3+易被還原成Fe2+,與H2S結合形成FeS形式沉淀到底泥中,含S元素的H2S、FeS是導致水體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黑臭水體底泥的致黑致臭物質,通過與上覆水體的物質能量交換等,可以進一步加重水體黑臭;反之,對黑臭水體的底泥進行修復治理,能夠對水體中黑臭現象達到改善和修復的效果。
目前底泥修復劑的種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具有吸附固化功能的修復劑,另一種修復劑是帶有微生物的修復劑。常用的具有吸附固化功能的修復劑的原理是運用物理化學方法通過吸附、固化、絮凝等作用減少底泥污染物以及向水體中釋放的量。但這種修復劑指標不治本,其僅能對底泥內部進行固化,確保對內部污染物形成固鎖而不析出,但并沒有徹底消減污染物。為消除污染物,通常會采用疊加化學方法的方式,利用化合反應清楚底泥或修復劑吸附的化學污染物,但化學試劑的大量使用會造成環境以及水體的二次污染。對于帶有微生物的修復劑,黑臭底泥環境是個復雜的環境,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環境中作用效果不同,絕大多數的微生物菌針對性不強,造成治理效果不佳。
另外,黑臭水體的修復往往都是有水作業,傳統工程上底泥修復方法都是將水排出,露出底泥,進行工程作業,需要大量的機械作業,投資和時間成本較高。
因此,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缺點,研發出徹底解決底泥黑臭的底泥修復劑,且方便應用在水生態修復工程中的底泥修復劑及其制備方法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黑臭底泥修復劑;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黑臭底泥修復劑的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黑臭底泥修復劑在水體污染治理中的用途。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
一種黑臭底泥修復劑,該黑臭底泥修復劑包括以下組分:
過氧化鈣、硅藻土、聚丙烯酰胺、淀粉、淀粉酶、EM菌、微生物促進劑、細沙、海藻酸鈉。
進一步地,上述黑臭底泥修復劑組分的質量份為:
過氧化鈣15~30份、硅藻土15~30份、聚丙烯酰胺1~8份、淀粉15~30份、淀粉酶1~5份、EM菌5~15份、微生物促進劑1~8份、細沙5~25份、海藻酸鈉1~8份。
更進一步地,上述黑臭底泥修復劑組分的質量份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綠之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綠之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4012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