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粗老茶葉培育白參菌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2928.X | 申請日: | 2020-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32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方慧;夏麗飛;仝佳音;孫云南;鄧少春;張艷梅;馬玉青;潘聯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8/00 | 分類號: | 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陳左 |
| 地址: | 666100 云南省西雙***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茶葉 培育 白參菌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粗老茶葉培育白參菌的方法,該發明采用將原種白參菌接入加茶湯的PDA培養基馴化后轉接入茶湯培養液中,在25?32℃條件下菌種培養罐中擴繁培養10天左右即可。擴繁的白參菌種接入以粗老茶葉為主料的栽培料中,采用室內控溫控濕的方式培育白參菌菌菇,菌菇曬干后經檢測,營養豐富,其中氨基酸總量、多糖、人體必需營養元素中的鋅、鉀、磷含量較野生白參菌高。本方法培育的白參菌營養豐富,同時還將廢棄的粗老茶枝葉和茶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茶渣茶沫作為原料,實現廢棄物的轉化利用,提高茶農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人工栽培食用菌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利用粗老茶葉為栽培料培育白參菌的方法。
背景技術
白參菌別名裂褶菌,是一種藥食兼用名貴珍稀菇菌,滋味獨特,內含營養成分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多糖等多種無機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食用具有滋補強壯、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所含多糖對癌癥有輔助療效,蛋白質有抗炎癥等功效,其食用藥用價值已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市場總體上供不應求。
目前,有利用三七殘根、紫莖澤蘭、棉籽殼、闊葉雜木屑等為主要栽培基質培育白參菌的研究報道,未見利用粗老茶葉為主要原料制作培養基栽培料培育白參菌菇子實體的研究報道。茶葉是世界公認的綠色健康飲品,我國是茶葉產茶大國,具有豐富的茶葉資源,可利用茶園修剪廢棄的大量粗老茶葉、囤積滯銷的低端茶或者是廢棄的茶渣或茶末為培養料基質培育白參菌,這對提高茶農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粗老茶葉培育白參菌的方法,該方法以粗老茶葉和有機材料組成的白參菌袋料,不僅提高粗老、中低檔茶葉的利用率,且培育的白參菌菌菇營養更為豐富,功能性成分含量高,是對人體有益的綠色食品。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利用粗老茶葉培育白參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菌種培育
(一)、菌種培育
將白參菌種接入加茶湯的PDA培養基馴化,所述加入的茶湯按重量百分比為2-10%,在25-32℃條件下,菌種培養液置于搖床上或菌種培養罐中擴繁培養10天左右,待菌種培養液中菌落體積占80%以上停止培養,得到白參菌液體種;
(二)制備培養基栽培料
培養基栽培料以粗老茶或茶渣茶沫作為主料,加入輔料及水進行配制,所述輔料為甘蔗渣、麥麩、有機肥、石膏粉中的一種或多種,加入的輔料重量百分比占主料干重分別為:甘蔗渣10-20%、麥麩10-20%、有機肥1-5%、石膏粉1-3%,主料與輔料混勻,按混合料與水的重量比1:1-1.8的比例進行潮水8-12小時,達到用手握成團,用力擠壓有水溢出的潮濕狀態即得培養基栽培料;
(三)、制備營養液
按輔料占培養基栽培料重量的百分比添加:糖1-3%、蛋白胨0.1-0.3%、酵母0.1-0.3%和水20-50%,混勻制得營養液;
(四)、滅菌
將步驟(二)得到的培養基栽培料、步驟(三)得到的營養液、菌袋及封口器一起放入高壓滅菌鍋,在121℃滅菌40-60分鐘,無菌風冷卻至常溫接種;
(五)、接種
按重量百分比取步驟(一)的白參菌液體種占培養基栽培料10-20%的比例接種,菌種首先用經步驟(四)滅菌的營養液進行稀釋混勻,再拌入經步驟(四)滅菌的培養基栽培料中,翻拌均勻進行接種,接種后裝入菌袋,蓋上封口器,整個過程在無菌操作臺上進行;
(六)、菌絲培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292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