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推式換擋機構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30769.X | 申請日: | 202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03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梁建剛;凌新新;譚火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9/10 | 分類號: | F16H59/10;F16H59/12;F16H6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周志中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推式 換擋 機構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平推式換擋機構,用于線控換擋汽車,包括換擋桿總成和底座總成,所述換擋桿總成可滑動的安裝在所述底座總成上,所述換擋桿總成包括桿體和固定于所述桿體上的第一磁性元件,所述底座總成包括座體、固定于所述座體上的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磁力,使所述換擋桿總成在外力作用下相對所述底座總成滑動實現換檔,在外力消除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力而移動回復到初始位置。本發明還公開一種平推式換擋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平推式換擋機構以及檢測裝置,所述檢測裝置通過霍爾傳感器檢測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推式換擋機構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乘用車技術的發展,汽車的性能越來越優越,汽車產品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也日趨成熟,輕量化和簡易化成為汽車零部件設計和開發的新的目標,通過簡易的結構設計達到更優的性能已成為現如今更看重的技術要求。
換擋器經歷了手動換擋、自動換擋、電子換擋、線控換擋的變革,現有市場上的線控換擋器,有桿式、旋鈕、撥鈕和按鍵式等。上述方式的換擋器均有帶復位功能的現有方案,但是現有的復位功能,都是通過子彈頭、彈簧和擋位槽的機械復位結構實現復位的,在換擋時噪音較大,且尺寸大、結構復雜、成本高,使用時間長了還會造成機械磨損影響性能。
前面的敘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構成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復位功能且復位噪音低的平推式換擋機構及系統。
本發明提供一種平推式換擋機構,用于線控換擋汽車,包括換擋桿總成和底座總成,所述換擋桿總成可滑動的安裝在所述底座總成上,所述換擋桿總成包括桿體和固定于所述桿體上的第一磁性元件,所述底座總成包括座體、固定于所述座體上的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產生磁力,使所述換擋桿總成在外力作用下相對所述底座總成滑動實現換檔,在外力消除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磁力而移動回復到初始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沿所述換擋桿總成滑動方向橫向排列,且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對的磁極極性相同,使所述換擋桿總成相對所述底座總成滑動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斥力而移動回復到初始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沿所述換擋桿總成滑動方向豎向排列,且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在初始位置時對應位置極性相反,使所述換擋桿總成相對所述底座總成滑動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的吸力而移動回復到初始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桿體包括底部設有第一滑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片,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能帶動所述桿體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桿體還包括第二滑片,所述第二滑片可滑動的安裝在所述第一滑片上,所述第二滑片設有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在初始位置時對應位置極性相反;所述座體對應所述第二滑片設有用以限位所述第二滑片的前限位塊和/或后限位塊,使所述第一滑片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之間的吸力帶動所述第二滑片滑動至前限位塊和/或后限位塊后,所述第一滑片還能繼續向前滑動,滑動后回復時先通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的吸力帶動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平齊,再通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的吸力帶動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回復到初始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均包含兩塊極性相反設置的磁鐵形成兩組磁鐵組,使得所述換擋桿總成回復時,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間除了具有同組所述磁鐵組之間的吸力外,還具有不同組所述磁鐵組之間的斥力。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均沿所述換擋桿總成滑動方向豎向布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3076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異常賬戶檢測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異常賬戶確定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