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穿戴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7547.4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9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彭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408 | 分類號: | A61B5/0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馮偉 |
| 地址: | 518045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戴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電子設備,可穿戴電子設備包括本體、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第一連接帶和所述第二連接帶分別與本體的兩側相連接;本體包括設置于其底部的第一接觸端和第二接觸端;第一連接帶包括設置于其上的第三接觸端,第三接觸端和第一接觸端電連通,形成第一電極,第一電極用于與被測對象接觸;第二連接帶包括設置于其上的第四接觸端,第四接觸端和第二接觸端電連通,形成第二電極,第二電極用于與被測對象接觸;可穿戴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三電極,可穿戴電子設備通過所述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第三電極獲取所述被測對象的心電信息。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可提高心電檢測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心電檢測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可用于心電檢測的可穿戴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心電信息可以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可幫助診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一些可穿戴電子設備,例如智能手表和手環等,常設置有心電檢測功能,用于檢測被測對象的心電信息,具有預防和診斷的意義。
現有的用于心電檢測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通常采用三電極的檢測方案,其中兩個電極一般設置在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本體的底部,用于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接觸。設置在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本體底部的兩個電極,第一電極用于采集心電信號,第二電極用于作為基準信號來消除電路中的共模干擾,這兩個電極都需要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有良好接觸,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才可得到較優的心電檢測精度。但這兩個電極與被測對象的皮膚的佩戴貼合度往往較差,當被測對象處于運動狀態時這一問題尤為明顯,導致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檢測精度降低。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高心電檢測精度的可穿戴電子設備。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電子設備,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電子設備,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包括本體、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所述第一連接帶和所述第二連接帶分別與所述本體的兩側相連接;所述本體包括設置于其底部的第一接觸端和第二接觸端;所述第一連接帶包括設置于其上的第三接觸端,所述第三接觸端和所述第一接觸端電連通,形成第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用于與被測對象接觸;所述第二連接帶包括設置于其上的第四接觸端,所述第四接觸端和所述第二接觸端電連通,形成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用于與被測對象接觸;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三電極,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通過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和所述第三電極獲取所述被測對象的心電信息。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從本體底部延伸至連接帶上,第一電極包括設置在本體底部的第一接觸端和設置在第一連接帶上的第三接觸端,第二電極包括設置在本體底部的第二接觸端和設置在第二連接帶上的第四接觸端,從而增大了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面積,使得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有良好的接觸。第一電極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有良好的接觸,減小了第一電極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所形成的接觸阻抗,增大了第一電極所采集到的心電信號的幅度并減少噪聲干擾,第一電極所采集到的心電信號的精度相比現有的可穿戴電子設備所檢測到的心電信號有數量級的提升,從而提高了檢測精度;且第一電極設置在本體底部的接觸端和設置在連接帶上的接觸端所采集到的心電信號可互相補償,使得第一電極能夠穩定采集到高質量的心電信號,即使是在所述可穿戴電子設備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接觸不良的情況下,甚至是在運動狀態下,第一電極仍然能夠穩定采集到高質量的心電信號,從而提高了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檢測的穩定度。而第二電極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有良好的接觸,使得第二電極能將共模信號反饋至檢測電路從而消除檢測電路中的共模干擾,進而提高檢測精度。
可選地,所述第一接觸端和所述第二接觸端的面積相等。
可選地,所述第三接觸端和所述第四接觸端的面積相等。
當第一接觸端和第二接觸端的面積相等,且第三接觸端和第四接觸端的面積相等時,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與被測對象的皮膚有良好的接觸,從而提高檢測精度;另外,當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面積相等時,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在外觀上的排布較為美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75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