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氧化、抗疲勞的能量型營養素飲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6803.8 | 申請日: | 2020-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38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林木勤;胡海娥;李學莉;鄒繼偉;單海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東鵬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2/02 | 分類號: | A23L2/02;A23L2/60;A23L2/68;A23L2/52;A23L3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 |
| 地址: | 51132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氧化 疲勞 能量 營養素 飲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氧化、抗疲勞的能量型營養素飲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飲料領域。本發明抗氧化、抗疲勞的能量型營養素飲料主要由牛磺酸、煙酸、維生素B6、綠茶提取物和檸檬汁制備而成,因兼具抗氧化功效而能更好地發揮抗疲勞的功效,在此基礎上復配人參粉,能進一步提高抗疲勞的效果,另外,本發明抗氧化、抗疲勞的能量型營養素飲料風味純正、天然無害、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便于工業化生產以及市場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飲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氧化、抗疲勞的能量型營養素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疲勞是指從事體力活動或腦力活動,經過一定時間或達到一定程度后出現的活動能力下降,表現為疲倦、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等。能源物質消耗(各種營養素及體內貯能物質)、低血糖、肌糖原和肝糖原耗竭、代謝產物積累(乳酸堆積)、自由基增多、免疫系統失衡等在疲勞發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牛磺酸可以結合白細胞中的次氯酸并生成無毒性物質,降低次氯酸對白細胞自身的破壞,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同時,牛磺酸能維持心臟功能,使血液循環正常化,從而消除疲勞生成物,使肌體能有效地產生能量。體內保持恒定的牛磺酸,便能有效地消除疲勞,這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牛磺酸可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促進肌肉組織對葡萄糖、必須氨基酸的攝取和利用,加速糖酵解,增加糖原異生,為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在腸胃中易吸收,無毒副作用,不會給機體帶來危害。
現在市場上已有運用牛磺酸來開發的功能型飲料,但是成分比較單一,功效作用比較弱,也不全面,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功效更好、作用更全面的功能性飲料。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杭白菊金銀花茶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氧化、抗疲勞的能量型營養素飲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牛磺酸10~50份,煙酸0.3~1.8份,維生素B60.04~0.16份,綠茶提取物0.5~4份,檸檬汁1-10份。
綠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而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是自由基的清除劑,綠茶抵抗衰老的效果是維生素E的20倍,這不僅能有效的保護人體肌膚,同時還可以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以及由于污染而產生的游離基。
檸檬是藥食兼用的水果之一,其所含的檸檬酸、維生素C等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所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高,對自由基抑制能力強,可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及抑制色素沉著等,這就是檸檬具有美白護膚作用的原因。
上述能量型營養素飲料在牛磺酸、煙酸以及維生素B6的基礎上,添加了綠茶提取物和檸檬汁,使其兼具抗氧化功效,能更好地發揮抗疲勞的功效。
作為本發明能量型營養素飲料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綠茶提取物為粉狀,所述檸檬汁為鮮榨檸檬汁。
作為本發明能量型營養素飲料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能量型營養素飲料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參粉0.2~5份。人參粉含有人參皂苷Rh2,人參皂苷Rh2能提高機體免疫體,調整身體機能,減緩疲勞;在牛磺酸、煙酸、維生素B6、綠茶提取物以及檸檬汁的基礎上復配人參粉,能進一步提高抗疲勞的功效。
作為本發明能量型營養素飲料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能量型營養素飲料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800-1200份。
作為本發明能量型營養素飲料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能量型營養素飲料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甜味劑80~150份,酸味劑3~11份。
作為本發明能量型營養素飲料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甜味劑包括白砂糖,所述酸味劑包括檸檬酸和檸檬酸鈉,所述檸檬酸和檸檬酸鈉的重量比為檸檬酸:檸檬酸鈉=1~5:2~6。
作為本發明能量型營養素飲料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能量型營養素飲料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精0.1~2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東鵬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東鵬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680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