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1294.X | 申請日: | 2020-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551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慶偉;周海斌;黃佳華;何益富;賴春輝;黃初敏;周政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G01R31/5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宋亞楠 |
| 地址: | 5450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方向盤 螺旋 電纜 耐久性 試驗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及方法,其裝置包括:支撐架、鎖緊機構、方向盤螺旋電纜、安裝板、安裝架和驅動電機,支撐架兩側分別垂直連接有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安裝架設置于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之間,鎖緊機構連接于第二支撐柱頂部,驅動電機和安裝板相對安裝在安裝架上,且方向盤螺旋電纜安裝于驅動電機和安裝板之間,本發明可以自動的實現對方向盤管柱螺旋電纜的性能、通斷進行測試,同時本發明在設定好程序后,無需安排專人跟蹤,測試過程自動完成,且本發明的螺旋電纜可以設置多種角度,模擬車子方向盤的傾斜角度,使得實驗貼近實際使用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螺旋電纜是安裝在方向盤和轉向管柱中間的連接件,其主要作用是連接轉向管柱和方向盤上的電路,由于螺旋電纜跟隨方向盤的長期的往復轉動,會導致疲勞斷裂,最終影響使用壽命。因此有必要模擬螺旋電纜的使用狀態進行耐久性測試。
目前方向盤管柱螺旋電纜的檢測仍停留在手工檢測階段,有少數采用設備進行檢測,設備也主要是單獨對螺旋電纜本體進行測試,并沒有考慮到管柱連接后對螺旋電纜產生作用力,無法比較好的模擬方向盤管柱螺旋電纜使用時候的狀態,檢測結果不夠理想。
螺旋電纜手工檢測需要在實車中進行測試,成本和時間都較高,測試操困難,而且在測試過程中,螺旋電纜出現接觸不良或斷路的情況,工作人員難以發現。現有測試裝置,螺旋電纜測試的角度不能進行調節,不能模擬實車的安裝角度,不能很好的模擬管柱自身重力作用對方向盤影響,測試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及方法,解決了現有測試裝置,螺旋電纜測試的角度不能進行調節,不能模擬實車的安裝角度,測試效果不好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其包括:支撐架、鎖緊機構、方向盤螺旋電纜、安裝板、安裝架和驅動電機,所述支撐架兩側分別垂直連接有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所述安裝架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之間,所述鎖緊機構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柱頂部,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安裝板相對安裝在所述安裝架上,且所述方向盤螺旋電纜安裝于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安裝板之間。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柱頂部連接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連接有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一軸承座內安裝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二支撐柱頂部連接有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連接有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座內安裝有第二軸承。
優選的,所述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還包括連接板、第一連接軸和第二連接軸,所述第一連接軸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軸承,所述第一連接軸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安裝架的一側;所述連接板連接于所述安裝架的另一側,所述第二連接軸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軸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角度轉盤,且所述第二連接軸穿設于第二軸承。
優選的,所述鎖緊機構還包括角度轉盤和指針,所述角度轉盤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軸,所述指針設置于所述角度轉盤底部,且所述角度轉盤表面均勻開設有多個條形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板底部連接有鎖緊板,所述鎖緊板包括:橫板和豎板,所述豎板貼合于所述第一支撐柱側壁,所述橫板的一端垂直連接于所述豎板底部,所述指針垂直連接于所述橫板的另一端,且所述豎板表面開設有兩個螺栓孔,且兩個所述螺栓孔與多個所述條形通孔對應設置。
優選的,所述方向盤螺旋電纜還包括:多個電纜線和旋轉軸,所述方向盤螺旋電纜的一端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有聯軸器,所述聯軸器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且多個所述電纜線電連接于自動控制機構。
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向盤螺旋電纜耐久性試驗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01、將待試驗的方向盤螺旋電纜部件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同時將所述旋轉軸連接于所述聯軸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129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