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人配送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01942.3 | 申請日: | 2020-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16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屠強;彭峻;黃小杰;王理林;蔣太海;彭常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科瑞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63/00 | 分類號: | B65G6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潔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高新區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人 配送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人配送系統,包括:無人機停機坪,包括:停機坪本體,以及設置在停機坪本體上的艙門開合機構;停機坪本體設有貫通其的投遞口;取放裝置位于投遞口的下方,其用于從所述投遞口處取貨,或者,向所述投遞口處送貨;配送裝置,包括:配送軌道,至少一個配送車,以及設置在所述配送車上的貨叉。掛載有貨物的無人機降落到停機坪本體的投遞口處,投遞口處的艙門開合機構打開投遞口,取放裝置從該投遞口處取走貨物,該貨物由配送裝置中配送車上的貨叉轉移至配送車,配送車沿配送軌道將貨物送達到預設送貨位處。如此,可以將貨物準確的投遞到用戶指定的位置。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物流配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人配送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應用于快遞運輸的物流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眾所周知,快遞業無論是人工成本還是派送時間成本,最昂貴的都是在“最后一公里”,目前的解決方案大多采用智能快遞柜投遞的方式進行,或者,通過無人機將快遞送達到快遞柜,通過快遞柜提供的24小時自助取寄件服務,可有效減少快遞員的二次配送。
然而,此種方式僅是通過無人機將貨物送達到公共快遞柜,再由用戶自行提取,而不能直接送達到用戶手中。
發明內容
本申請旨在提供一種無人配送系統,以將貨物精準的送到用戶指定的位置處。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無人配送系統,包括:
無人機停機坪,包括:停機坪本體,以及設置在所述停機坪本體上的倉門開合機構;所述停機坪本體設有貫通停機坪本體的投遞口,所述倉門開合機構用于在將無人機定位在定位區后、打開所述投遞口,或者,在無人機飛離后、封閉所述投遞口;
位于所述投遞口下方的取放裝置,用于從所述投遞口處取貨,或者,向所述投遞口處送貨;
配送裝置,包括:配送軌道,至少一個配送車,以及設置在所述配送車上的貨叉;所述配送軌道的一端與所述取放裝置對接,另一端對接至少一個預設送貨位;所述配送車可沿所述配送軌道的長度方向往復行走,以配送;所述貨叉用于從所述取放裝置取貨、并向所述預設送貨位送貨,或者,從所述預設送貨位取貨、并向所述取放裝置送貨。
可選地,所述的無人配送系統,其中,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取放裝置與配送軌道一端之間的緩存裝置,所述緩存裝置用于緩存從所述投遞口處取走的貨物,或者,緩存向所述投遞口處輸送的貨物;所述貨叉從所述緩存裝置取貨、并向所述預設送貨位送貨,或者,從所述預設送貨位取貨、并向所述緩存裝置送貨。
可選地,所述的無人配送系統,其中,所述配送軌道包括:主軌道,多個分支軌道,以及多個軌道變向裝置,所述軌道變向裝置包括:變軌動力機構和移動軌,所述移動軌的長度至少能容納在配送軌道上行走的配送車;所述主軌道的一端對接所述緩存裝置,所述分支軌道的末端為所述預設送貨位;所述主軌道上設有多個第一變軌空位,所述分支軌道上設有第二變軌空位,所述第一變軌空位和第二變軌空位均適配于所述移動軌,以便所述移動軌在第一變軌空位處與所述主軌道對接,或者,在第二變軌空位處與所述分支軌道對接;所述變軌動力機構用于驅動所述移動軌在第一變軌空位和第二變軌空位之間切換,以實現配送車的變軌。
可選地,所述的無人配送系統,其中,所述貨物上設有與所述預設送貨位相匹配的配送信息標識,各所述軌道變向裝置的移動軌上都設有用于識別所述配送信息標識的識別單元,所述識別單元與所述變軌動力機構電連接,用于在識別該分支軌道對應的預設送貨位的配送信息標識時,控制所述配送車移動到與該分支軌道的第二變軌空位對應的主軌道的第一變軌空位處,并使所述變軌動力機構驅動該預設送貨位對應的所述移動軌在該預設送貨位對應的第一變軌空位與該預設送貨位對應的第二變軌空位之間切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科瑞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科瑞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0194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