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BioNano技術DNA材料要求的香蕉組織培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99472.1 | 申請日: | 2020-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33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立娜;楊寶明;鄭泗軍;黃玉玲;李永平;曾莉;李迅東;番華彩;尹可鎖;白亭亭;徐勝濤;李舒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普發諾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9 | 代理人: | 方金敏 |
| 地址: | 650000 ***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bionano 技術 dna 材料 要求 香蕉 組織培養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BioNano(光學圖譜系統)技術材料要求的香蕉組織培養方法。本發明通過對生根培養基的改進,使用MS液體培養基不使用瓊脂,采用脫脂棉固定,并降低蔗糖的含量,在搖床中進行培養,通過組織培養快速獲得生根苗粗壯,幼嫩。用本發明的方法培養出的生根苗,可以滿足BioNano技術對材料DNA要求,解決現有組織培養方法培養出的生根苗無法滿足BioNano技術對材料DNA的要求的技術難題;并且所得到的香焦組培苗更為幼嫩,種苗遺傳性狀穩定,能較好地保持母本特征、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香蕉組織培養方法,特別是一種適用于BioNano技術材料要求的香蕉組織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BioNano光學圖譜系統基于單分子光學圖譜技術,通過其特有的芯片技術使完整的單一DNA分子可以在納米通道中平行排列,拍照成像,展示更完整的基因組圖譜。通過單分子光學圖譜,提供基因組宏觀的框架支持,保證拼接組裝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在重復序列區域,可以準確地確定重復片段拷貝數。通過Illumina或PacBio測序,結合BioNano圖譜進行Scaffolding,使組裝指標顯著提升。BioNano光學圖譜系統有著突出的優勢:可驗證測序組裝結果的準確性,對測序組裝片段進行排序和方向定位,并且識別測序組裝中潛在的錯誤組裝;不需要將DNA分子打斷成短片段,也不進行擴增,最長讀長可達Mb級,真實地展示基因組信息;可提高基因組組裝效果,大幅度提高Scaffold N50的長度,減少Scaffold的數量;可評估相鄰序列片段之間的Gap大小。
BioNano光學圖譜系統的應用非常廣泛。目前,一些已發表的高質量基因組的組裝中,均結合了BioNano技術,如山羊、菠菜、芥菜等(Yang et al.,2016;Bickhart et al.,2017;Xu et al.,2017;Belser et al.,2018)。
但是BioNano技術對DNA材料的要求較高,對植物來說,DNA產出率高,純度好的材料主要來源于幼嫩的植株或黃化苗。也就是說要利用幼嫩植株或黃化苗進行DNA提取。BioNano技術的要求如下:對建庫等級A:DNA溶液無色澄清透明,濃度35-100ng/μL,CV0.25,主帶在300kb以上(PFGE);B:DNA溶液無色有可見沉淀但不明顯,濃度35-100ng/μL,CV0.25,主帶在300kb以上(PFGE);C:DNA溶液無色,有明顯可見沉淀,粘性較好,濃度偏低,0.25CV0.5,主帶在300kb以上(PFGE);D:DNA溶液有色,渾濁,粘性差,濃度低(30ng/μL),CV0.25,樣本有降解。其中A、B、C滿足BioNano技術對DNA材料的要求,D不滿足。
對于栽培三倍體香蕉來講,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繁殖和保種,不存在種子。而植物組織培養是在體外條件下利用人工培養基對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原生質體等進行培養,使其形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組培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該技術可以有效用于植物脫毒,防止品種退化,快速繁殖育苗,改良品質,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等優點(陳海偉,2007;邵煜等,2019),在單倍體、多倍體、突變體育種中作用尤為重大,如傳統三倍體植物需要通過二倍體和四倍體的有性雜交來獲得,但是該方法選育時間長且雜交難度大,組織培養技術有效解決了三倍體的育種難度。即在無菌的條件下,將香蕉的莖尖、花、芽等器官的一小部分分生組織,培養在人工控制的環境里,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組織培養技術的最大優點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能大量繁殖出無病優質壯苗,并能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994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