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屬鈀吸附劑的丙烯脫毒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70557.7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21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鄭永耀 | 申請(專利權)人: | 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7/12 | 分類號: | C07C7/12;C07C7/00;C07C11/06;C07C7/13;B01J20/02;B01J20/3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則元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韓立峰 |
| 地址: | 22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吸附劑 丙烯 脫毒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金屬鈀吸附劑的丙烯脫毒工藝,步驟S1、將金屬鈀吸附劑加入COS水解塔中,加入COS水解劑,制得脫COS后的金屬鈀吸附劑;步驟S2、轉移至脫硫塔中進行脫硫處理,制得脫硫處理后的金屬鈀吸附劑;步驟S3、加入裝有改性填料的改性填料塔中進行脫水處理,制得脫水后金屬鈀吸附劑;步驟S4、加入含有脫砷劑的脫砷塔中,進行脫砷處理,之后通入裝有分子篩的脫水塔中進行再次脫水處理,脫水處理之后排入精餾塔中除去一氧化碳;解決了目前對COS進行脫除的工藝是采用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等作為催化劑進行脫除,產生二氧化碳和硫化氫,但是在氧氣等氣氛條件下催化劑表面會發生鹽化中毒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丙烯精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金屬鈀吸附劑的丙烯脫毒工藝。
背景技術
丙烯原料中的有害雜質包括水、硫化物、CO和氧等。對于丙烯原料精制脫CO和脫砷,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是C18催化劑脫除丙烯中的一氧化碳,C18催化劑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要在一定流量的氮氣中進行再生。常用的脫砷劑是CuO/r-Al2O3,PbO/r-Al2O3,當脫砷劑吸附一定量的砷后,脫砷能力下降,丙烯中砷含量提高,此時要注意更換脫砷劑。目前丙烯原料精制工藝中的脫一氧化碳和脫砷技術都已經比較成熟。
丙烯原料精制脫氧,常用的脫氧劑包括兩種類型,一種為BH型脫氧劑(鎳系催化劑),另一種為錳系催化劑。由于BH型脫氧劑成本高,所以大多丙烯原料精制工藝選擇錳系脫氧劑(以MnO、MnO+FeO等為活性組分),該類脫氧劑成本低,活性高。
中國發明專利CN107118070A公開了一種新的丙烯精制方法,涉及化工設備技術領域,它處理系統包括物料儲罐,物料儲罐與粗丙烯塔連通,粗丙烯塔塔底通過粗丙烯塔水冷器與第一罐區連通,粗丙烯塔塔頂通過管道與精丙烯塔連通,精丙烯塔塔底通過管道與粗丙烯塔塔頂連通,精丙烯塔通過精丙烯塔水冷器與精丙烯塔回流罐連通,精丙烯塔回流罐內通過一管道與精丙烯塔回流罐罐頂連通,精丙烯塔回流罐內通過另一管道與第二罐區連通。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金屬鈀吸附劑的丙烯脫毒工藝。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目前對COS進行脫除的工藝是采用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等作為催化劑進行脫除,產生二氧化碳和硫化氫,但是在氧氣等氣氛條件下催化劑表面會發生鹽化中毒,而且現有的丙烯脫毒工藝脫毒繁瑣,效率低下,無法大規模滿足工業生產運用的需求。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金屬鈀吸附劑的丙烯脫毒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將金屬鈀吸附劑加熱至30-35℃,之后加入COS水解塔中,加入COS水解劑對金屬鈀吸附劑進行初步處理,制得脫COS后的金屬鈀吸附劑;
所述COS水解劑由如下方法制成:
(1)將硫酸鈦加入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10-15min,之后加入質量分數10%氨水,以120r/min轉速攪拌30-40min,過濾,以10000r/min的轉速離心1min,之后用無水乙醇洗滌三次,制得納米二氧化鈦,控制硫酸鈦、去離子水和10%氨水的重量比為1∶10-15∶0.1-0.2;
(2)將一水合氧化鋁和步驟(1)制得的納米二氧化鈦混合均勻,加入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15-20min后加入碳酸鈉,40-45℃水浴加熱,繼續攪拌直至成團,擠條成型,之后轉移至真空干燥箱中,控制溫度為150-180℃,真空度為-0.10MPa,干燥10h,制得COS水解劑,控制一水合氧化鋁、納米二氧化鈦和碳酸鈉的重量比為1∶1∶0.3-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未經實友化工(揚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055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