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運動變換式波動推進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4152.2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888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進華;李秋陽;胡德斌;楊宇寒;郭松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H1/37 | 分類號: | B63H1/37;B63C11/5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臨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運動 變換 波動 推進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運動變換式波動推進裝置,包括殼體,波動鰭面結構,旋轉?波動變換機構,以及控制系統;波動鰭面結構包括鰭面,鰭面上設置兩組鰭條骨架,兩組鰭條骨架的前端分別連接在殼體軀干兩側的頭部后側,兩鰭條骨架中均穿插螺旋中軸,螺旋中軸的前端連接微型電機,螺旋中軸能夠帶動鰭條骨架上下波動;本發明采用兩個小型減速電機,功耗更低,結構穩定性也更好,結構簡單,能源利用率高、效率高;本發明鰭條骨架的結構使其能在堅硬地表、灘涂等地形仍可運動,實現水陸兩棲;本發明實現的波動推進由螺旋中軸的實現,控制更簡單、效率高、穩定性好、機動性強;本發明體積小、結構緊湊,最大程度適應了現實中的復雜工作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運動變換式波動推進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領域也不再局限于陸地,水下世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因為人類不能直接在水下呼吸,所以通常人們依賴于水下機器人來進行水下航行、水文監測、礦藏開采等水下活動。當前使用的水下機器人,很多都是基于螺旋槳推進的驅動方式,這種推進方式結構簡單,技術成熟,因而得到廣泛應用。但傳統的水下航行機器人采用螺旋槳推進,由于螺旋槳轉速快,容易受到水下沙石、水草等雜質的阻礙,干擾水下機器人的正常航行,嚴重的還會造成螺旋槳葉片損壞、電機燒毀等事故。同時,由于螺旋槳結構不同于大多數水下生物,因此不利于近距離觀察和接觸水下生物。
水下動物進化出了各式各樣的獨特生理結構,從而實現了各式各樣的推進方法,來適應復雜的水域環境。具體以魚類為例,推進機理大致可分為身體-尾鰭擺動式和胸鰭波動式。身體-尾鰭擺動式推進的優點是高爆發力、高速,但缺點在于能量損耗大、不能持久。胸鰭波動式推進則具有機動性好、高效,能長時間游動的有點,但在速度上略遜于身體-尾鰭擺動式。因此,在新型推進器結構的設計上,人們借助了仿生學的思維,模仿了這兩種運動模式。就現狀而言,對于身體-尾鰭擺動式,由于尚未找到能夠和魚類肌肉收縮相媲美的驅動器,因此更多的是采用舵機來模擬魚類的擺動。對于胸鰭波動式推進,也同樣是使用數十個舵機,來模擬這種魚類(如鰩魚、魟魚)游動時的波動姿態。
波動推進式水下機器人屬于仿生水下機器人,相較于螺旋槳推進的水下機器人,其具有高效、機動性強、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但是,以中國專利201220086410.9為例,現行的波動推進水下機器人,設計上大多是基于多組舵機協同工作的設計。這種工作方式由舵機直接驅動,具有耗能大、不易控制的問題,此外,由于波動形狀依賴于舵機角度的控制,實際應用中穩定性不足,因此并未得到廣泛應用。最后,由于現實環境中也會面對灘涂、沙灘等復雜地形,現有水下機器人僅能在水下工作,不能良好適應現實中大量不可控制的復雜工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運動變換式波動推進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運動變換式波動推進裝置,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包括頭部、軀干以及柔性尾部;所述頭部與軀干垂直連接,軀干的前端設置在頭部的中心,軀干的尾端連接柔性尾部的前端;
波動鰭面結構,所述波動鰭面結構包括鰭面,鰭面上設置兩組鰭條骨架,兩組鰭條骨架的前端分別連接在殼體軀干兩側的頭部后側,兩鰭條骨架中均穿插螺旋中軸,螺旋中軸的前端連接微型電機,所述螺旋中軸能夠在微型電機的驅動下進行旋轉,進而帶動鰭條骨架上下波動;
旋轉-波動變換機構,所述旋轉-波動變換機構包括螺旋中軸以及安裝在殼體頭部的微型電機;
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設置于軀干內腔中,包括供電模塊、控制信號模塊、通訊模塊、視覺模塊和運算處理模塊。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41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