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食物過敏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豆奶飲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3119.8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57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安樹;唐萍;廖雅如;陳紅兵;吳志華;李欣;佟平;袁娟麗;武涌;孟軒夷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C11/10 | 分類號: | A23C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袁紅梅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食物 過敏 增強 機體 免疫 功能 豆奶 飲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抗食物過敏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豆奶飲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食品飲料加工技術領域,由以下物質按質量百分比組成:乳酸菌發酵豆奶50~55%、馬齒莧提取物2.0~3.0%、葡萄籽提取物1.5~2.0%、橘皮果膠0.2~0.5%、蔗糖1.5~2.0%、低聚糖4.0~5.0%、維生素C 0.03~0.05%、余量為水。抗食物過敏和增強免疫作用的豆奶飲料由大豆經發芽、打漿、煮漿、乳酸菌發酵和添加其它抗過敏活性成分等工序制成。本發明的豆奶飲料含有多種抗過敏成分,抗過敏效果顯著;同時,其營養豐富,風味口感好,具有提高機體的免疫調節功能;且制備方法簡單,飲料的穩定好,可適合工業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飲料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抗食物過敏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豆奶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食物過敏是機體暴露于特定食物時可以重復發生的危害機體健康的特定免疫反應。食物過敏的患病率在近幾十年內急劇上升,患者數量以百萬計,食物過敏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目前,推薦的食物過敏治療方法仍以嚴格禁止接觸過敏原為主。但醫學上能明確確定的過敏原種類有限,對于未明過敏原的過敏反應,仍是防不勝防;同時,由于引起食物過敏的過敏原絕大多數為蛋白質,這對正在發育中的小兒來說,禁止食用這些蛋白質會造成營養不良,從而影響過敏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人們越來越迫切地希望能找到治療乃至根治食物過敏的方法。
食物過敏的傳統治療方法是采用藥物治療,一般采用抗組胺劑、類固醇等抗過敏藥品,但這些藥品往往存在較大的副作用,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嗜睡、口干惡心等,且長期使用容易產生耐藥性。因此,研究開發天然、安全和無毒副作用的抗過敏食品和藥品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從動植物中提取天然活性物質用于預防或治療食物過敏性疾病,具有材料來源廣泛、毒副作用小、可針對多種過敏食物等優點,這是化學藥物抗過敏作用所無法比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機體內微生物的生態失調是引起食物過敏的主要原因,因此乳酸菌等益生菌對過敏癥狀的潛在預防和治療效果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大量研究發現乳酸菌不僅能夠通過發酵降低食物過敏原的致敏性,而且還能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在宿主免疫系統的發育和調節中發揮作用,從而改變過敏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迄今為止,開展的基于天然產物的抗過敏研究大多針對某一抗過敏成分,但是其抗過敏作用十分有限,不足以緩解過敏癥狀的程度。因此,利用包括益生菌等在內的多種抗過敏組分的協同增效作用,使得組合物的抗過敏作用各司其責,呈現出多層次、多靶點的特點,能夠在抑制免疫球蛋白IgE產生、對抗過敏介質、中和變應原等多個環節中起作用,這將是未來抗過敏食品的發展方向。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食物過敏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豆奶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抗食物過敏和增強免疫作用的豆奶飲料,由以下物質按質量百分比組成:乳酸菌發酵豆奶50~55%、馬齒莧提取物2.0~3.0%、葡萄籽提取物1.5~2.0%、橘皮果膠0.2~0.5%、蔗糖1.5~2.0%、低聚糖4.0~5.0%、維生素C 0.03~0.05%、余量為水。
所述豆奶飲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大豆經水清潔,用水浸泡8~10h,大豆轉移至種子培養箱中,濕度為85%,培養溫度為28~32℃,發芽時間為3~5天;
(2)將得到的大豆芽沖洗干凈,與水按重量比1:8的配比進行磨漿,煮沸10~15分鐘后,用100目篩過濾除去豆渣,得發芽豆漿;
(3)制備乳酸菌發酵豆奶:向步驟(2)發芽豆漿中添加蔗糖,經均質、滅菌和冷卻后,在無菌操作下接種乳酸菌發酵菌劑,接菌量3~5%,在37~42℃下恒溫發酵24~36h,直至豆奶pH值為3.7~4.0時,終止發酵,將發酵產物進行冷卻處理,得到乳酸菌發酵豆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311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