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驗證不同材料耐熱能力的PCB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2595.8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655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梓陽;向參軍;彭鏡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廣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1/11 | 分類號: | H05K1/11;H05K3/00;H05K3/42;G01R31/28;G01N2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時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楊樹民 |
| 地址: | 51073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驗證 不同 材料 耐熱 能力 pcb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驗證不同材料耐熱能力的PCB結構,包括基材、全銅區、半銅區和無銅區,基材的第一層的第一行交替設有無銅區和全銅區,第一層的第二行設有半銅區,第一層的第三行交替設有全銅區和無銅區,基材的第二層的第一行和第三行均設有無銅區和全銅區,第二層的第二行設有半銅區,基材的第三層的第一行設有無銅區和全銅區,第二層設有半銅區,第一層與最后一層的結構相同,中間偶數層與第二層的結構相同,中間奇數層與第三層的結構相同。可滿足多種材料的耐熱性能測試;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孔徑、孔間距、板層數、板厚等,能夠對極端設計情況和一般設計情況,滿足不同條件下對不同材料的耐熱性能的探究,增加了通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耐熱PCB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驗證不同材料耐熱能力的PCB結構。
背景技術
在PCB的制造過程中,金屬化通孔是一種重要的結構。密集的金屬化小孔是PCB常見的結構設計,其主要作用是導電與散熱。由于設計越來越精密化、高性能化,對 PCB的導熱、散熱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有限的空間內達到我們所需的能力,散熱孔孔pitch(孔間距)減小是一種必然趨勢,對材料的耐熱性能要求也會有所提高。
現如今因板子的散熱性能需求提高,對材料的耐熱能力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PCB板無法滿足不同材料、不同板厚、不同孔徑、不同孔間距情況下的密集金屬化孔,不能對不同材料的耐熱性能進行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驗證不同材料耐熱能力的PCB結構,可滿足多種材料的耐熱性能測試;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孔徑、孔間距、板層數、板厚等,能夠對極端設計情況和一般設計情況,滿足不同條件下對不同材料的耐熱性能的探究,增加了通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驗證不同材料耐熱能力的PCB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全銅區、半銅區和無銅區,基材的第一層的第一行交替設有無銅區和全銅區,第一層的第二行設有半銅區,第一層的第三行交替設有全銅區和無銅區,基材的第二層的第一行和第三行均設有無銅區和全銅區,第二層的第二行設有半銅區,基材的第三層的第一行與第三行設有無銅區和全銅區,第三層的第二行設有半銅區,第一層與最后一層的結構相同,中間偶數層與第二層的結構相同,中間奇數層與第三層的結構相同。
優選的,所述第一層的無銅區內設有孔環。
優選的,所述第一層的全銅區與半銅區均為銅皮。
優選的,所述第二層的全銅區與半銅區均為銅皮。
優選的,所述第三層的全銅區為銅皮。
優選的,所述基材的第二層到倒數第二層之間的無銅區與全銅區交替設置。
優選的,所述孔的直徑為0.25mm~0.3mm。
優選的,所述孔之間的間距為0.45mm~0.9mm。
優選的,所述孔之間的間距的間隔為0.05mm~0.1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可滿足多種材料的耐熱性能測試;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孔徑、孔間距、板層數、板厚等,能夠對極端設計情況和一般設計情況,滿足不同條件下對不同材料的耐熱性能的探究,增加了通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第一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二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三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全銅區域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半銅區域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無銅區域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廣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廣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259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