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電費回收的用戶分類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2048.X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6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趙煒;蔣勇斌;曹晶晶;周丹;陳姣姣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G06Q50/06;G06K9/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張妍;周乃鑫 |
| 地址: | 20012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電費 回收 用戶 分類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電費回收的用戶分類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從電力系統數據庫中提取用戶基礎數據及繳費相關數據,形成用戶分類原始數據,并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S2、采用數據降維方法從預處理后的原始數據中篩選用戶繳費的特征指標,得到每個用戶的繳費特征向量;S3、基于用戶的繳費特征向量并采用聚類分析算法對用戶進行聚類,實現用戶群體的分類。本發明實現用戶群體的分類,有助于供電企業對不同類別的用戶群體實施開展針對性的繳費推廣方式,以此有效提高居民繳費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用戶特征識別,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電費回收的用戶分類方法。
背景技術
電費回收是電力營銷管理的最終環節,也是供電企業經營效益體現的最關鍵一步。電費回收雖然過程復雜,涉及面廣,但通過對電費各類指標的正確分析,供電企業仍能準確把握電費回收情況,明確電費風險。因此,對電費回收指標的展示和分析越來越引起供電企業的重視。
雖然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不斷深入,實現了用電信息采集的“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電費回收防控逐漸從人工抄控向智能費控轉變。但目前電力公司過多聚焦于電費回收率,缺乏針對客戶的定性分析,在電費回收管理中,針對電費回收風向沒有做到有效的分析管控,無法精準識別風險高的用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電費回收的用戶分類方法,基于電力系統數據分析用戶用電特征,對用電市場中用戶群體進行科學分類,有助于各地區找準自身用戶的用電市場需求定位,把握用電市場未來發展方向,明確公司未來電力營銷運營推廣重點方向。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電費回收的用戶分類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從電力系統數據庫中提取用戶基礎數據及繳費相關數據,形成用戶分類原始數據,并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
S2、采用數據降維方法從預處理后的原始數據中篩選用戶繳費的特征指標,得到每個用戶的繳費特征向量;
S3、基于用戶的繳費特征向量并采用聚類分析算法對用戶進行聚類,實現用戶群體的分類。
優選地,所述的用戶基礎數據包括用戶類型、戶名、用戶行業、所屬站點、時間信息。
優選地,所述的用戶繳費行為數據包括繳費渠道、繳費金額、繳費周期、欠費次數、違約用電次數、用戶實名制認證情況、電子賬單開通情況。
優選地,所述的原始數據預處理包括以下步驟:
刪除原始數據中的無關數據、重復數據、平滑噪聲數據;
采用數據標準化處理將原始數據集中的各個數據變換到均值為0、方差為1的范圍內。
優選地,所述的用戶繳費的特征指標包括:線上繳費習慣、繳費行為習慣以及溝通便捷性,所述的線上繳費習慣包括線上繳費渠道開通情況、線上繳費渠道使用情況、電子賬單開通情況;所述的繳費行為習慣包括違約用電次數、欠費次數、月平均電費、電費回收周期;所述的溝通便捷性包括用戶實名制認證情況。
優選地,采用聚類分析算法對用戶進行聚類,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任意選取k個用戶作為初始中心,每個用戶代表一個聚類中心;
b、分別計算每個用戶與每個聚類中心的歐式距離,并按照距離最近原則將每個用戶歸類到距離它們最近的聚類中心所對應的類,形成k個簇;
其中,基于用戶繳費特征向量計算每個用戶與每個聚類中心的歐式距離;
c、將每個簇中所有用戶所對應的均值作為該類別的聚類中心,計算目標函數的值;
d、判斷聚類中心和目標函數的值是否發生改變,若改變,則重復步驟a-c,若不變,則輸出聚類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未經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204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