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危廢熱催化高效減量雙釜工藝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9882.7 | 申請日: | 2020-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41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響;朱大安;薛罡;李金城;顧霞;徐先寶;陳紅;張艾;郭志超;宋健;劉亞男;錢雅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 地址: | 20160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危廢熱 催化 高效 減量雙釜 工藝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危廢熱催化高效減量雙釜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料進口與有機廢物進料系統連接的配料釜,配料釜分別連接主反應釜一和主反應釜二,主反應釜一、主反應釜二連接冷卻釜,冷卻釜連接固液分離系統;主反應釜一和主反應釜二與蒸汽系統連接;主反應釜一連接配料釜和主反應釜二;主反應釜二連接配料釜和主反應釜一;冷卻釜連接配料釜,配料釜連接VOCs處理系統;配料釜與冷卻釜的冷卻水管道連通,組成冷卻水循環系統。本發明通過雙釜設備之間的閃蒸循環利用熱蒸汽,極大的節省能源并且通過水處理后回收利用催化劑,減少催化劑使用;反應所得碳結晶產物可被資源化利用,不會造成環境二次污染的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廢物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有機危廢熱催化高效減量雙釜工藝設備。
背景技術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一種或一種以上危險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部.GB5085.7—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在環境污染中,有機類危險廢物的污染影響最大,但是對于它的處置卻處于基本空白的狀態。傳統的焚燒方式雖然會減少垃圾體積,減少用地,還可殺死各類有害病菌。但會在處理過程中生成大量廢氣,如果燃燒不充分,二噁英的污染風險會顯著增加(陳冠僑.生活有機垃圾處理新工藝的改進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4):208-210.)。本裝置使用的熱催化碳結晶技術實現了有機危廢良好的減量效果,催化劑的可回收利用,能耗的明顯節省和反應后產物的可被資源化利用。同時,本技術不會造成環境二次污染。
對于有機危廢的減量化設備,目前有部分學者及企業致力于該方面的研究,甚至有的已經開始小范圍的推廣使用了,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不能連續化處理,設備體積大(CN104557169A),投資高,能耗大,能源優化結構不夠合理,余壓余熱沒能合理利用(CN107445424A),外加能源浪費(CN109576001A)等,與節能環保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綜上所述,如何能夠在采用新型高效的多種技術組合方法后,提供一種可以連續化處理、能源優化結構合理、余壓余熱能得到合理利用的裝置是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機危廢熱催化高效減量雙釜工藝設備,通過雙釜設備之間的閃蒸循環利用熱蒸汽,極大的節省能源并且通過水處理后回收利用催化劑,反應所得碳結晶產物可被資源化利用,不會造成環境二次污染的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有機危廢熱催化高效減量雙釜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料進口與有機廢物進料系統連接的配料釜,配料釜的物料出口分別連接主反應釜一和主反應釜二,主反應釜一、主反應釜二的物料出口連接冷卻釜的物料進口,冷卻釜的物料出口連接固液分離系統;主反應釜一和主反應釜二的蒸汽進口與蒸汽系統的出口連接;主反應釜一的蒸汽出口連接配料釜的蒸汽進口和主反應釜二的蒸汽進口;主反應釜二的蒸汽出口連接配料釜的蒸汽進口和主反應釜一蒸汽進口;冷卻釜的蒸汽出口連接配料釜的蒸汽進口,配料釜的不凝氣出口連接VOCs處理系統;配料釜的冷卻水出口連接冷卻釜的冷卻水進口,冷卻釜的冷卻水出口連接配料釜的冷卻水進口,組成冷卻水循環系統。所述配料釜、主反應釜一、主反應釜二和冷卻釜構成主反應系統,所述有機廢物進料系統、蒸汽系統、固液分離系統、水處理系統和VOCs處理系統構成附屬反應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988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