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轉體薄壁零件小圓孔相對角度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2973.8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69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何艷玲;祝小超;邸太龍;李倩;王彬彬;李國通;尚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24 | 分類號: | G01B21/24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轉 薄壁 零件 圓孔 相對 角度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回轉體薄壁零件小圓孔相對角度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測量基準調整:將回轉體薄壁零件垂直擺放在測量臺上,測桿探入被測小孔并與被測小孔同心,被測小孔的法向和測量設備X軸一致;建立第一理論平面:將基準圓柱A中心軸向作為參考方向,建立小孔C的垂直參考平面;建立第一坐標系:小孔C作為空間圓進行測量,將回轉體零件的頂面B作為第一軸向Z方向約束平面,將基準圓柱A以及小孔C提取的空間圓圓心點共同投影到建系第一軸向Z方向約束平面上,基準圓柱A投影的圓心與小孔C的圓心點兩點連線,做第二軸向約束;建立第二坐標系:按照圖紙標注的初始角度進行坐標系旋轉,得到第二個坐標系;建立其他理論平面;測量評價。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零部件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回轉體薄壁零件小圓孔相對角度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薄壁回轉體零件,通常為軸類零件,其特征基本是軸線為基準,無常規建立坐標系的特征元素,在薄壁周圈范圍上加工的圓孔通常直徑比較小,例如附圖2所示的離合器導油襯套,壁厚3mm,周圈分上下兩層共加工8個直徑為4mm的小孔,為導油孔,相鄰孔之間角度小且公差要求較嚴格。以此件為例,壁厚3mm也就意味著直徑4mm的孔可測量軸線長度范圍最多是3mm,考慮到測球直徑和邊緣倒角,實際測量長度要小于3mm。評價這類薄壁零件各小孔之間的角度,用三坐標進行測量時,涉及到坐標系的確立,坐標系建立及參考平面和投影平面選擇的正確與否,可直接影響測量結果。
現有的實現方案有:以圓柱的形式測量這些薄壁周圈范圍上加工出的小孔,提取擬合出來的軸線進行角度評價。由于壁薄,軸線過于短小,因此,所得到的結果誤差較大,測量重復性差,評價角度不準確,需多次測量圓柱取最佳結果,采點多,過程慢。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測量薄壁回轉體零件薄壁上加工的小圓孔時,薄壁回轉體零件,通常為軸類零件,其特征基本是軸線為基準,無常規建立坐標系的特征元素,在其徑向周圈范圍上加工的相鄰小孔之間角度小且公差要求較嚴格,以圓柱的形式測量這些小孔,擬合出來的軸線過于短小,誤差較大,測量重復性差,評價角度不準確,需多次測量圓柱取最佳結果,過程慢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回轉體薄壁零件小圓孔相對角度檢測方法,其為包括三坐標測量、建系及評價的綜合檢測方法,提高檢測結果準確度及檢測效率。本發明適用于薄壁零件,且被測角度所在的小孔軸線較短的零件。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回轉體薄壁零件小圓孔相對角度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測量基準調整:將回轉體薄壁零件垂直擺放在測量臺上,被測小孔軸心在測量設備X軸方向,測桿探入被測小孔并與被測小孔同心,此時被測小孔的法向和測量設備X軸一致;
步驟二、建立第一理論平面:將基準圓柱A中心軸向作為參考方向,建立一個法向為1,0,0的理論平面F,作為小孔C的垂直參考平面;
步驟三、建立第一坐標系:按照圖紙要求,回轉體零件在其徑向方向投影上與基準圓柱A的基準徑向中心線之間有個初始角度,找到這個角度對應的小孔C;小孔C作為空間圓進行測量,提取空間圓的圓心點;步驟二中所做出的理論平面F即為小孔C的測量參考;將回轉體零件的頂面B作為第一軸向Z方向約束平面,將基準圓柱A以及小孔C提取的空間圓圓心點共同投影到建系第一軸向Z方向約束平面上,基準圓柱A投影的圓心與小孔C的圓心點兩點連線,做第二軸向約束,第一個坐標系建立完成;
步驟四、建立第二坐標系:按照圖紙標注的初始角度進行坐標系旋轉,得到第二個坐標系;
步驟五、建立其他理論平面:依次按照圖紙要求進行坐標系旋轉,依次得到與各待測小孔對應的理論平面;
步驟六、測量評價。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的具體過程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29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