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及通信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1622.5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080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3 |
| 發明(設計)人: | 趙捷;邁克爾·卡迪特維茲;周曉;陶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50 | 分類號: | H01Q1/50;H01Q1/52;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顏晶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通信 設備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天線及通信設備,屬于天線技術領域。該天線包括:疊加設置的水平極化天線和垂直極化天線,該水平極化天線包括金屬片,該金屬片能夠分別與該水平極化天線中的雙面平行帶線以及同軸電纜的第一導體連接。由于該金屬片的最大內切圓的直徑大于該雙面平行帶線的線寬,且金屬片和同軸電纜均位于基板的第一側,因此該金屬片能夠有效抑制該同軸電纜中的感應電流,從而可以降低該感應電流對垂直極化天線的影響,進而可以在避免增加天線整體高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該水平極化天線與垂直極化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天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天線及通信設備。
背景技術
在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業務中,為了提升接入點(access point,AP)的信號帶寬,可以在AP中集成更多的天線來增加信號流數,并且可以在AP中采用不同極化天線的組合來降低信道相關性。例如,AP可以采用疊加設置的水平極化天線和垂直極化天線。
為了減小天線的高度,以實現天線的低剖面設計,該水平極化天線與垂直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一般較近。
但是,由于水平極化天線一般采用同軸電纜饋電,該同軸電纜在饋電的過程中會產生感應電流,該感應電流會對垂直極化天線接收和發射的信號造成干擾,即該水平極化天線和垂直極化天線之間的隔離度較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天線及通信設備,可以解決水平極化天線和垂直極化天線之間的隔離度較低的問題,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該天線包括:疊加設置的水平極化天線和垂直極化天線,該水平極化天線包括:基板,至少一個輻射振子,至少一條雙面平行帶線(double-sidedparallelstrip line,DSPSL),以及位于該基板的第一側的金屬片和同軸電纜,該第一側為該基板遠離該垂直極化天線的一側;該雙面平行帶線與該輻射振子連接;該金屬片與該雙面平行帶線位于該第一側的導體連接,且該金屬片的最大內切圓的直徑大于該雙面平行帶線的線寬;該同軸電纜的第一導體與該金屬片連接,該同軸電纜的第二導體通過該基板上的過孔與該雙面平行帶線位于該第二側的導體連接。
由于該金屬片的最大內切圓的直徑大于該雙面平行帶線的線寬,且金屬片和同軸電纜均位于基板的第一側,因此該金屬片能夠抑制該同軸電纜中的感應電流,從而可以降低該感應電流對垂直極化天線的影響。
可選地,該金屬片的最大內切圓的直徑為該水平極化天線的工作頻率的電磁波在該雙面平行帶線中的波導波長的0.18倍至0.5倍,由此可以確保該金屬片能夠有效抑制同軸電纜中的感應電流,從而增大該水平極化天線與垂直極化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可選地,該水平極化天線還包括:位于該第一側的第一饋電點和位于該第二側的第二饋電點;該同軸電纜的第二導體與該第一饋電點連接,該第一饋電點通過該過孔與該第二饋電點連接,該第二饋電點與該雙面平行帶線位于該第二側的導體連接。
通過設計位于第一側的該第一饋電點以及位于第二側的第二饋電點,可以便于該同軸電纜的第二導體與雙面平行帶線位于該第二側的導體連接。
可選地,該金屬片上有通孔,該水平極化天線還包括:位于該第一側且位于該通孔內的短截線;該短截線與該同軸電纜的第二導體連接。該短截線可以用于調節該水平極化天線的阻抗。
可選地,該第一饋電點位于該通孔內,該第一饋電點和該短截線為一體結構,該通孔的形狀與該一體結構在該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狀相同。并且,該一體結構與該通孔之間存在間隙,即一體結構與該金屬片絕緣。
通過設計形狀與該一體結構的形狀相同的通孔,可以在確保一體結構能夠設置在通孔內的前提下,避免增大該通孔的尺寸,確保該金屬片能夠有效抑制同軸電纜中的感應電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162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