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人DLL4人源化抗體與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的偶聯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29398.6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46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吳旻;王旻;王世靜;費文儀;趙玉紅;溫慧;馮宇琪;匡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藥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7/68 | 分類號: | A61K47/68;A61K38/07;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抗人 dll4 人源化 抗體 海兔 毒素 衍生物 mmae 偶聯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抗人DLL4人源化抗體與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的偶聯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獲得的新抗人DLL4人源化抗體THL4與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的偶聯結合物,涉及生物制藥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小分子毒素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定點偶聯在工程化抗人DLL4人源化抗體THL4上合成偶聯物的制備方法及用途。所述的偶聯物HLvM4在于促進毒素分子MMAE的腫瘤靶向性,減少對機體正常細胞的毒害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抗體偶聯藥物領域。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在抗人DLL4人源化抗體H3L2上定點突變獲得工程化抗體,其定點偶聯小毒素分子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的偶聯物。
背景技術
DLL4(Delta like 4)是進化上保守的Notch信號通路中Notch受體的一個重要配體,DLL4配體通過與相鄰細胞表面Notch受體的結合,參與調控毗鄰細胞的增殖、凋亡、分化以及干細胞增殖和更新等生物學過程。不僅如此,DLL4在人類腫瘤組織中過表達,并參與腫瘤血管的發生發展。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們先后在腎癌、膀胱癌、結腸癌、腦瘤和乳腺癌等腫瘤血管中均觀察到DLL4的過表達。近年來多項研究發現,DLL4/Notch信號通路在腫瘤發生、腫瘤血管生成以及腫瘤干細胞的增殖與更新等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DLL4融合蛋白和抗DLL4單克隆抗體正在進行實驗室研究或臨床研究,有些抗體已進入臨床II期,其中包括Regeneron公司研發的REGN421抗DLL4抗體。然而,由Oncomed 公司研發的OMP-21M18抗DLL4抗體在2017年4月中止于II期臨床試驗,其主要原因在于PFS(Progression-Free-Survival,無進展生存期)無明顯延長,以及生存期、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評估值不佳。盡管OMP-21M18在II期臨床試驗被叫停,但其在抑制腫瘤生長方面取得了飛躍的進展。針對OMP-21M18 在臨床上出現的脫靶、藥效不佳等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逐一解決,那么靶向DLL4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必定具有腫瘤治療相關的巨大應用前景。因此,本發明設計并合成的工程化抗體藥物偶聯物的靶點選定為 DLL4。
抗腫瘤的單克隆抗體通過化學修飾與小分子毒素偶聯,這些偶聯物既有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能力,也保留了毒素分子殺傷腫瘤細胞的毒性,靶向于腫瘤部位,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目前國內尚無抗人DLL4 人源化抗體藥物偶聯物相關專利及文獻報道,僅有少量影響微管聚合的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小分子藥物應用于抗體藥物偶聯的報道。因此,發明人希望能夠將抗人DLL4人源化抗體H3L2通過定點突變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將工程化抗體與一種毒素小分子藥物偶聯,充分利用抗體的靶向性和毒素小分子的毒性,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
海兔毒素衍生物MMAE((Monomethyl Auristain E)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具有高毒性的微管蛋白抑制劑,其與海兔毒素類似都能抑制細胞分裂,與maleimidocaproyl-dipeptide(valine-citrulline or vc)接頭連接后,其毒性是阿霉素的10-1000倍。由于MMAE毒性較高且無選擇性,因此其沒有作為藥物單獨進行癌癥治療。為了降低毒性以及提高選擇性,將MMAE通過接頭分子與抗體偶聯,利用抗體的靶向性,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
ADC藥物目前存在傳統ADC產物異質性,藥物/抗體偶聯比(drug/antibodyratios,DAR)不均一;突變位點的設計不恰當,如位點未暴露在抗體表面,則小分子無法到達甚至靠近偶聯位點,若是位點恰與鏈內或鏈間的某一巰基基團反應連接,則將會形成錯誤的鏈內或鏈間二硫鍵,另外偶聯位點游離的巰基基團也會被還原成二硫鍵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偶聯率降低,也會帶來DAR不均一的問題;藥物偶聯位點未暴露在抗體表面,偶聯位點之間形成錯誤的鏈內或鏈間二硫鍵,偶聯藥物接頭分子不穩定,偶聯藥物易脫落,在血液中解離,不能在靶標細胞釋放(脫靶),具體來說由于大分子抗體空間結構與小分子化合物可能存在結構相互影響,如影響大分子抗體與受體結合,抗體可能會包裹小分子化合物難以釋放;小分子與linker結合太牢固,在酶作用或酸堿條件下,難以解離。抗體結合于細胞表面,同時小分子提前釋放,無法進入細胞內部,難以發揮小分子的作用。以上都是ADC藥物面臨難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藥科大學,未經中國藥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93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