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磨頭輔助大氣等離子體拋光碳化硅反射鏡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0477.0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5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宋力;徐學科;頓愛歡;王哲;吳倫哲;彭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4B1/00 | 分類號: | B24B1/00;B24B13/00;B24B27/033;B08B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張寧展 |
| 地址: | 2018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磨頭 輔助 大氣 等離子體 拋光 碳化硅 反射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碳化硅(SiC)光學反射鏡表面超光滑精密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磨頭輔助大氣等離子體拋光SiC反射鏡加工方法。以解決現有大氣等離子體加工時,表面產生氟碳化合殘留物,致使光學反射鏡表面質量嚴重下降問題。首先用大氣等離子體以He為載氣,CF4氣體為反應氣體,O2為輔助氣體加工SiC反射鏡,產生殘留物后粗糙度惡化,后用小磨頭拋光技術對SiC反射鏡表面進行拋光,所產生的殘留物小磨頭快速去除,實現SiC光學反射鏡的高效高精度拋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SiC反射鏡表面超光滑精密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磨頭輔助大氣等離子體拋光SiC反射鏡加工方法。以解決現有大氣等離子體加工時,表面產生氟碳化合殘留物,致使光學元件表面質量嚴重下降的問題。
背景技術
隨著高精度空間望遠鏡,衛星遙感技術、大型地基光學系統的迅猛發展,對光學系統的工作波段,成像分辨率,系統質量等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空間光學系統必然會往大口徑、反射式、輕量化發展,反射鏡材料的選擇和質量對這些性能有著極大的影響,SiC材料由于比剛度大、熱變形系數小、質量輕和較好抗輻射性能,成為最具有應用前景的光學反射鏡材料之一。這些應用對SiC反射鏡面形精度和表面質量的高要求,其加工工藝中的超精密拋光是保證被加工表面實現超光滑、無缺陷、無損傷的關鍵。但是,納米精度SiC表面的加工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碳化硅材料的莫氏硬度高達9.25,其光學加工非常困難,同時傳統的加工SiC反射鏡方法仍然無法避免傳統的機械接觸式加工所固有的缺陷,接觸式機械加工都會不同程度地造成材料的表面破壞,形成微裂紋或引起材料的晶格擾動,從而影響到反射鏡的表面質量,降低其表面破壞閾值。
大氣等離子體拋光是一種非接觸式化學刻蝕加工方法,在大氣壓下,采用施加在電極之間的射頻電壓,使得含氟活性氣體在載入氣體He被激發的等離子體氛圍中激發產生活性粒子,與工件表面的原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揮發性產物,由于加工過程中由反應氣CF4出現激發不完全同因素,被激發的活性氟離子大部分發生反應:SiC+4F*+O→SiF4↑+CO2↑,仍有少部分氟離子與碳交連為氟碳化合物殘留在工件表面,加上SiC材料組分眾多,加工后雜質沉積,影響元件粗糙度,因此大氣等離子體拋光方法沒有被應用于加工SiC材料的先例,但是針對接觸式加工SiC材料的拋光手段效率低、容易引入劃痕等缺陷。大氣等離子體作為高效的化學刻蝕拋光技術,如果能找到適合的工藝手段,解決粗糙度惡化問題,則該方法在SiC反射鏡的光學加工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了一種小磨頭輔助大氣等離子體拋光SiC反射鏡的方法,結合大氣等離子體拋光與小磨頭拋光兩種方式,對碳化硅反射鏡進行高效修形,同時能快速去除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
步驟一:將待加工SiC反射鏡放置在大氣等離子體設備加工平臺上,開啟大氣等離子體,以He為載氣,CF4氣體為反應氣體,O2為輔助氣體,調節通入等離子體炬的氣體流量,其中He流量范圍:1-5L/min、CF4流量范圍:0-55mL/min、O2流量范圍:0-25mL/min、點火功率30-55W,產生等離子體射流,并發生化學反應:SiC+4F*+2O→SiF4↑+CO2↑,生成反應物為氣體揮發;利用大氣等離子體射流對SiC反射鏡進行拋光,拋光結束后關閉氣體,工件表面有殘留物;
步驟二:對拋光后的SiC反射鏡進行檢測,得到SiC反射鏡面形PV值和粗糙度Ra值;將SiC反射鏡移動到小磨頭拋光設備工作臺上,用細金剛石粉作為拋光磨料,對沉積層快速去除,觀察到表面沉積物直至全部去除后停止拋光;
步驟三:將小磨頭加工后的SiC反射鏡進行超聲清洗,并采用XPS檢測工件表面化學成分,確保沉積物全部被清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04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