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點云數據的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9856.8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8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余麗;盧維欣;萬國偉;彭亮;宋適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62 | 分類號: | 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德海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2 | 代理人: | 田宏賓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處理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點云數據的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可讀存儲介質,可用于自動駕駛。通過利用點云配準技術,確定第一點云數據中各點中的至少一個第一關鍵點,及與各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進而,根據各第一關鍵點和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獲得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使得能夠根據所獲得的相似參數,對各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進行調整處理,以獲得調整之后的匹配點,由于利用了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情況,對利用點云配準技術所獲得的各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進行了調整,使得調整之后的匹配點與其所對應的第一關鍵點高度相似,從而提高了點云配準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涉及計算機技術,具體涉及計算機視覺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點云數據的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可讀存儲介質,可用于自動駕駛。
背景技術
點云數據是通過測量儀器得到的物體外觀表面的點數據集合,是對真實世界的一種數字化表現形式。點云數據在建筑物保護、三維地圖、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點云配準,是三維視覺領域的一項基礎技術,其目標是將不同視角采集的點云數據通過計算其相對位姿的方式統一到指定坐標系之下。
由于點云配準技術是點云數據在應用過程中的一個基礎環節(即點云配準)所采用的重要技術,因此,點云配準技術的質量對于點云數據應用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多個方面提供一種點云數據的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可讀存儲介質,用以提高點云配準技術的可靠性。
本申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點云數據的處理方法,包括:
利用點云配準技術,確定第一點云數據中各點中的至少一個第一關鍵點,以及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關鍵點中各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
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和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
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對所述各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進行調整處理,以獲得調整之后的匹配點。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和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點云數據,確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的第一預設數量個第一臨近點,根據所述各第一臨近點的第二特征向量,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的第四特征向量;
根據第二點云數據,確定所述各匹配點的第一預設數量個第二臨近點,根據所述各第二臨近點的第三特征向量,獲得所述各匹配點的第五特征向量;其中,所述第一點云數據和所述第二點云數據為不同視角獲取的同一場景的點云數據;
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的第四特征向量和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的第五特征向量,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的第四特征向量和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的第五特征向量,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包括:
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的第四特征向量和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的第五特征向量,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距離;
根據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距離,獲得所述各第一關鍵點與該第一關鍵點所配準的匹配點之間的相似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98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