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輔助夾具的載貨汽車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總成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9751.2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7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夫云;吳鵬興;陳鑫淼;江友志;吳強;陳浩東;祝家好;宋超;耿立東;唐振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10 | 分類號: | G01M1/10;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華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楊雪梅 |
| 地址: | 541004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輔助 夾具 載貨 汽車 駕駛室 轉動慣量 測量 總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輔助夾具的載貨汽車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總成,包括底盤,底盤前、后兩側橫梁的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加長梁,加長梁的末端分別與底盤左、右兩側橫梁的中部固定連接;底盤前、后兩側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豎直向上的支撐梁,前側和后側的支撐梁頂部分別通過前連接梁、后連接梁將支撐梁連為一體;底盤前側、后側橫梁上的支撐梁中部分別沿底盤的前側設有水平向外的橫梁,兩根橫梁端部通過另一橫梁連接為一體,每根橫梁的端部還與對應支撐梁的底部固定連接。該測量總成可以使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操作安全、擺放周期短、整體吊裝平穩、測量誤差降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載貨汽車駕駛室總成轉動慣量的測試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基于輔助夾具的載貨汽車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總成。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商用車也在汽車技術的不斷革新中更新換代,在載貨汽車的設計要盡可能多的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還要求提升希望提高駕駛員和乘客的振動舒適性,駕駛室的質量,質心位置、轉動慣量和慣性積等是描述剛體轉動規律的重要參數在載貨汽車駕駛室懸置系統設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參數的精度直接影響著振動分析的精度,直接影響著載貨汽車的平順性。由于載貨汽車駕駛室總成的體積較大,制造材料相對復雜形狀,形狀規格較為復雜,無法直接建立數據模型獲取相應的質心位置、轉動慣量和慣性積參數,通常采用在專業的轉動慣量測量儀器來進行參數測量。MPC-2000轉動慣量測量儀通過扭擺法來對載貨汽車駕駛、發動機和其他總成進行轉動慣量和慣量積的測量。
MPC-2000通過測量架落在質量傳感器上來對質量和質心進行測量;通過測量架與擺架相接觸建立相應的扭轉運動,通過扭轉周期的衰減對測量總成的轉動慣量和慣性積進行測量。將待測物的坐標系與儀器坐標系平行,通過空間三坐標原理測量待測物體特征點與測量平臺上基準點的距離確定待測量物體的姿態角α、β、δ,為了求得六個姿態的轉動慣量和慣性積——IXX、IYY、IZZ、IXY、IXZ、IYZ,需要建立6個方程,也就是說要讓待測物體在測量平臺上放置6次,且每一次的姿態不重復。而能否高精度的測得 IXX、IYY、IZZ、IXY、IXZ、IYZ,關鍵是如何精確姿態角α、β、δ。其中IXX為過其質心平行與X軸的轉動慣量, IYY為過其質心平行與Y軸的轉動慣量 IZZ為過其質心平行與Z軸的轉動慣量; IXY、IXZ、IYZ為三個方向的慣性積。
由于MPC-2000轉動慣量測量儀的測量平面較小,載貨汽車駕駛室總成的體積較大,若直接對其進行擺放若會產生各種形變與基座相接觸來影響測量,同時在對慣量積測量時直接對于姿態角度進行確定難度較大,擺放周期較長。在對待測物體坐標系建立通常采取人為的坐標測量和坐標系的建立,參考點和基準點之間的距離采用MPC-2000自帶的臺灣依晨關節臂測量時,由于人為的讀數和桿件移動測量時的誤差都會早成測量精度的降低,影響最終的測量結果。為了使駕駛室總成轉動慣量的測量更加精確,姿態角度擺放準確,降低擺放周期,整體吊裝平穩,測量操作安全,提高測量精度和效率,因此設計一種基于輔助夾具的載貨汽車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總成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基于輔助夾具的載貨汽車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總成。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輔助夾具的載貨汽車駕駛室轉動慣量的測量總成,包括底盤,底盤前、后兩側橫梁的兩端分別水平向外延伸加長梁,加長梁的末端分別通過第一斜梁與底盤左、右兩側橫梁的中部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97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