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鐵路貨車手制動力監測裝置以及鐵路貨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7542.4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9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任麗娟;黎巧能;林量才;徐勇;肖光毅;姜瑞金;曹志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H13/02 | 分類號: | B61H13/02;B60T17/22;G01L5/28;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安磊 |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鐵路 貨車 手制動 監測 裝置 以及 | ||
本發明屬于鐵路運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鐵路貨車手制動力監測裝置以及鐵路貨車。其中的監測裝置包括數字顯示儀以及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沿其軸向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一端和手制動機鏈條連接,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二端同制動杠桿或車體連接,所述數字顯示儀和所述拉力傳感器連接。本發明可實時監測手制動力并確保達到制動力值,從而可確保加載在手輪上的作用力能使車輛完全制動,避免造成溜坡等安全事故,提高車輛制動時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鐵路運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鐵路貨車手制動力監測裝置以及鐵路貨車。
背景技術
手制動機是指裝在車輛制動裝置上,以人力作為制動原動力的機構,其主要應用于鐵路貨車上。手制動機與基礎制動裝置連接,其以人力為制動原動力,通過人力扳動手制動機的手輪,產生制動力,該制動力通過基礎制動裝置傳遞至閘瓦,使閘瓦壓緊車輪,實現車輛制動,具有人工調車作業、停車制動和防止溜放的功能。
為了發揮手制動機的制動功能,多采用手制動鏈與制動杠桿相連,通過人力扳動手制動機手輪,輸出制動力,且手制動機鏈條的最小輸出力不得小于手制動機技術條件所規定的最小制動力值。
目前,國內外鐵路貨車主要采用NSW型和FSW型手制動機。根據手制動機技術條件要求全行程范圍內,對于制動輸入156N.m的力矩時,鏈條的輸出拉力不小于10KN,全行程的輸出拉力不小于14.9KN。在實際應用中,操作人員主要憑借經驗和感覺旋轉手輪若干圈,從而判定手制動輸出力大小。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申請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現有技術中,因操作員的力量大小不一,加載在手輪上的作用力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當外力過小時,無法使車輛完全制動,造成溜坡等安全事故。
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鐵路貨車手制動力監測裝置以及鐵路貨車,以實時監測手制動力并確保達到制動力值,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因外力過小時,無法使車輛完全制動,造成溜坡等安全事故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的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鐵路貨車手制動力監測裝置,適用于鐵路貨車的手制動機的輸入力的監測,所述手制動機包括手制動機鏈條和制動杠桿,所述監測裝置包括:
數字顯示儀;
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沿所述拉力傳感器的軸向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手制動機鏈條連接,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制動杠桿連接,所述拉力傳感器和所述數字顯示儀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拉力傳感器上設置有接線口,所述數字顯示儀通過導線安裝在所述拉力傳感器的接線口上,所述導線為伸縮彈簧導線。
進一步地,所述數字顯示儀具有兩種背景界面,分別為紅色背景界面和綠色背景界面。
本發明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鐵路貨車手制動力監測裝置,適用于鐵路貨車的手制動機的輸入力的監測,所述手制動機包括手制動機鏈條、制動杠桿以及動滑輪,所述動滑輪設置在所述制動杠桿的一端端部,所述手制動機鏈條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手制動機上,所述手制動機鏈條的另一端繞過所述動滑輪,所述手制動機鏈條的另一端連接在車體上,所述監測裝置包括:
數字顯示儀;
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沿所述拉力傳感器軸向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手制動機鏈條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二端和所述車體連接,所述拉力傳感器和所述數字顯示儀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拉力傳感器的第一端通過第一連接件和所述手制動機鏈條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夾板以及連接板,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754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