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CSP產線采用鐵素體軋制生產薄規格低碳鋼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4767.4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30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蔡珍;王成;劉永前;譚佳梅;陳昊;熊承陽;韓榮東;孫宜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1/46 | 分類號: | B21B1/46;B21B37/00;B21B37/74;B21B37/58;C21D8/02;C21D9/5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趙龍驤;馮超 |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sp 采用 鐵素體 軋制 生產 規格 低碳鋼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CSP產線采用鐵素體軋制生產薄規格低碳鋼的生產方法,該包括均熱、除磷、精軋、卷取、保溫罩緩冷五大步驟;在不具備粗軋機架和中間水冷裝置的裝備條件下,實現1.0~2.0mm薄規格高精度熱軋產品的生產,產品性能為:屈服強度180~280MPa,抗拉強度300~380MPa,延伸率≥38%,屈強比為0.55~0.75,厚度公差控制在±30μm范圍內,性能和厚度精度達到同規格冷軋產品水平,可實現“以熱代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帶鋼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CSP產線采用鐵素體軋制生產薄規格低碳鋼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CSP是由德國SMS研究開發的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稱為緊湊式帶鋼生產技術。CSP典型的工藝流程為:(電爐或)轉爐→鋼包精煉爐→薄板坯連鑄機→均熱爐→熱連軋機→層流冷卻→地下卷取。從連鑄坯拉出的坯厚70mm,經過4~7架精軋機,軋成0.8~12.5mm的帶鋼。
鐵素體軋制最早是20世紀80年代末由比利時鋼鐵研究中心研究開發的現代軋制技術,可用于生產一種可直接使用的或隨后供冷軋生產用的價格便宜、質軟、非時效的熱軋板。對于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采用傳統奧氏體軋制生產低碳鋼時,由于道次壓下率高,產品晶粒較細,使得屈服強度高、屈強比高,成形性較差。盡管薄板坯連鑄連軋具有生產薄規格產品的優勢,但薄規格低碳鋼的屈服強度、屈強比比同規格冷軋產品高,成形性能差,限制其“以熱代冷”能力的發揮。
鐵素體軋制工藝可促進鐵素體晶粒粗化,解決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產品成形性較差的問題。采用鐵素體軋制生產薄規格低碳鋼,經酸洗平整后直接使用,或在酸洗、退火后作為熱浸鍍鋅的原板,可代替部分冷軋退火鋼板,具有縮短制造流程、降本生產成本的重要意義。
各企業和科研院所關于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采用鐵素體軋制生產低碳鋼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公開號為CN106244921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在CSP產線采用鐵素體軋制工藝生產低碳鋼的方法,主要步驟為:
1)冶煉;
2)澆鑄70mm連鑄坯厚度;
3)將鑄坯送入均熱爐進行均熱,控制鑄坯出爐溫度在1020~1080℃;
4)經高壓除鱗后進行軋制,軋制至成品厚度為2~6mm,采用7機架中F 1、F 2及F4、F 5、F 6、F 7進行軋制,F3機架虛設,F1~F3機架間冷卻水按照額定水量的60~90%進行設定,終軋溫度為760~820℃;
5)經層流冷卻后進行卷取,冷卻方式為后段式冷卻,冷卻速度控制在20~40℃/s,卷取溫度在640~700℃。該專利主要用于生產厚度為2~6mm的熱軋低碳鋼。
公開號為CN107597844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無頭連鑄連軋深沖用低微碳鋼卷的鐵素體軋制方法和裝置,其鑄坯厚度為80~130mm,粗軋機組在950~1020℃的奧氏體區進行粗軋,粗軋至中間坯厚度為7~25mm,隨后在冷卻通道中迅速冷卻至730~850℃進行精軋,產品厚度為0.7~4mm,卷取溫度為580~710℃。該專利適用于粗軋、精軋分開,且具備冷卻通道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
申請號為201810660032.2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低碳鋼連鑄連軋生產線及其生產工藝,生產線包括依次通過輥道連接的板坯連鑄機、高壓水粗除鱗裝置、粗軋機組、擺剪、推出及垛板裝置、轉鼓飛剪、廢料去除裝置、感應加熱爐、高壓水精除鱗裝置、中間軋制機架、中間水冷裝置、精軋機組、層流冷卻裝置、高速飛剪和卷取機;精軋機組包括四個精軋機架,中間軋制機架與第一個精軋機架中心線間距L為10m~20m。中間軋制與精軋第一機架間的中間水冷裝置使帶鋼溫度由奧氏體溫度向鐵素體區溫度轉變。該專利的設計思想是將粗軋、中間軋制、精軋分開,通過中間水冷裝置在精軋實現鐵素體軋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476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