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方法、裝置及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4436.0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655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業軍;彭升政;陳俊梯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聚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136 | 分類號: | B60R21/013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韓海花 |
| 地址: | 21533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電池 碰撞 安全 防護 方法 裝置 車輛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方法、裝置及車輛。其中,車輛該方法包括:獲取碰撞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其中,碰撞傳感器設置在車輛上;根據輸出信號確定車輛的碰撞信息;根據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該方法實現了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可根據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避免了因動力電池位移,導致的動力電池自燃或電池爆炸等危險事故對車輛或人員造成的二次傷害,實現了對車輛或人員更好地防護。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動力電池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方法、裝置、車輛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車輛也越來越多,由于駕駛員的不規則操作或受天氣影響等原因可能會導致車輛發生碰撞,當車輛發生碰撞時,車內的安全氣囊等安全設備會對車內人員進行全方位保護,降低車內人員的傷害。
但是,車輛發生碰撞時,還會導致車輛中的動力電池位移,從而導致動力電池短路,導致動力電池自燃或爆炸等危險事故對車輛或人員造成的二次傷害,也會對其他車輛或人員造成傷害。因此,如何實現對車輛或人員更好的防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申請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方法,該方法避免對車輛或人員造成二次傷害,實現了對車輛或人員更好地防護。
本申請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裝置。
本申請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
本申請的第四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獲取碰撞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其中,所述碰撞傳感器設置在車輛上;根據所述輸出信號確定所述車輛的碰撞信息;根據所述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所述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其中,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碰撞強度。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動力電池碰撞安全防護方法,獲取碰撞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其中,碰撞傳感器設置在車輛上,之后根據輸出信號確定車輛的碰撞信息,然后根據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該方法實現了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可根據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避免了因動力電池位移,導致的動力電池自燃或電池爆炸等危險事故對車輛或人員造成的二次傷害,實現了對車輛或人員更好地防護。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碰撞信息還包括碰撞方向,所述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動力電池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上的安全氣囊,所述根據所述碰撞強度和碰撞方向,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所述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包括:獲取與所述碰撞方向對應的安全氣囊;根據所述碰撞強度,確定所獲取的安全氣囊所需要充的充氣量;根據所述充氣量,控制對應氣體發生器對所獲取的安全氣囊進行充氣。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池碰撞防護裝置為多個,不同碰撞等級所使用的所述電池碰撞防護裝置不同,所述根據所述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所述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包括:根據所述碰撞強度,確定所述車輛發生碰撞的碰撞等級;從多個所述電池碰撞防護裝置中,獲取與所述碰撞等級對應的目標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其中,所述目標電池碰撞防護裝置為多個所述電池碰撞防護裝置中的至少一個;控制所述目標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所述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在根據所述碰撞信息,控制電池碰撞防護裝置對所述車輛上的動力電池執行防護操作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所述動力電池的當前電池溫度;檢測到所述當前電池溫度超過預設溫度閾值時,控制電池冷卻裝置對所述動力電池執行冷卻操作,其中,所述電池冷卻裝置設置在所述動力電池所在的電池箱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聚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昆山聚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44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