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3713.6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9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靈芝;張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10N70/20 | 分類號: | H10N70/20;H10B6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201315***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rram 結構 形成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導體基底;在所述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下電極;在所述下電極上使用α相的Ta形成第一鉭層,在所述第一鉭層上使用β相的Ta形成第二鉭層;氧化處理所述第一鉭層和所述第二鉭層形成鉭氧化物層;在所述鉭氧化物層上依次形成阻擋層和上電極。在本發明中,形成鉭氧化物層的鉭,分兩步形成,兩步形成的鉭的材質不一致,即先以α相的Ta形成第一鉭層,再以β相的Ta形成第二鉭層,可以很容易地控制鉭氧化成鉭氧化物層的過程和程度,形成效果更好的鉭氧化物層。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隨邏輯工藝的進一步微縮,特別是進入40nm工藝節點后,傳統的EEPROM (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或NOR FLASH(非易失閃存)與以HKMG(high-k 絕緣層+金屬柵極工百藝)和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為代表的先進邏輯工 藝的集成難度進一步增大,其高昂的制造成本以及退化的器件性能無法為實際 應用所接受,微縮化遇到瓶頸,使得國際上對NOR flash的研發長期停留在了 55nm節點;另一方面,嵌入式應用對于功耗非常敏感,傳統的嵌入式Flash擦 寫電壓高達10V以上,且不能隨工藝節點的微縮而降低,需要有額外的高壓電 路模塊,因此限制了其在低功耗場合的應用。
阻變存儲器(RRAM,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是一種新型的存儲 技術,具有簡單的上下兩端結構,其工作機理是,根據施加在金屬氧化物上的 電壓不同,使得材料的電阻在高阻態和低阻態之間發生相應變化并且這個變化 是可逆的,從而開啟或者阻斷電流的通道,用來存儲數據。并且阻變存儲器是 一種記憶電阻,其可以在關掉電源之后,仍然記憶電荷,同時傳輸數據又很快。 而在結構上,它還具有可微縮性好,易三維堆疊等特點,因此,國際半導體技 術路線圖指出,阻變存儲器是最具商業化潛力的新型存儲技術之一,同時被認 為是電路的第四種元件。
阻變存儲器的關鍵結構為阻變結構,阻變結構其中的一層工藝結構層通常 采用TaOx作為阻變材料。而形成TaOx工藝在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直接采用PVD(物理氣相沉積)方式進行TaOx薄膜沉積;第二種 方式,先通過PVD(物理氣相沉積)方式進行Ta的沉積,再通過CVD(化學 氣相沉積)方式通過N2O方式對Ta進行氧化;第三種方式是先采用PVD(物 理氣相沉積)方式進行Ta的沉積,再通過CVD(化學氣相沉積)的方式通過O2的進行氧化,但是這三種方式都是在氧化過程中使用的是同一個單一的氧化 條件,而TaOx的X取值不定,TaOx也具有多層,所以采用單一的氧化條件會 存在對TaOx的氧化程度難以控制的情況,例如,可能出現過氧化或者氧化不夠 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容易控制RRAM 阻變結構中的鉭氧化物層的氧化程度。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導體基底;
在所述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下電極;
在所述下電極上使用α相的Ta形成第一鉭層,在所述第一鉭層上使用β相 的Ta形成第二鉭層;
氧化處理所述第一鉭層和所述第二鉭層形成鉭氧化物層;
在所述鉭氧化物層上依次形成阻擋層和上電極。
可選的,在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中,所述半導體基底包括金 屬層和通孔層。
可選的,在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中,形成所述下電極的方法 包括:在所述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介質層;刻蝕所述介質層露出所述半導體基底 表面以形成凹槽;在所述凹槽內填充氮化鈦;研磨所述氮化鈦使得表面平整形 成所述下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37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