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3713.6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9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靈芝;張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10N70/20 | 分類號: | H10N70/20;H10B6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201315***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rram 結構 形成 方法 | ||
1.一種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半導體基底;
在所述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下電極;
在所述下電極上使用α相的Ta形成第一鉭層,在所述第一鉭層上使用β相的Ta形成第二鉭層;
氧化處理所述第一鉭層和所述第二鉭層形成鉭氧化物層,在單一的氧化條件下,所述鉭氧化物層包括TaOx層和位于所述TaOx層上的Ta2O5,所述X小于5/2;
在所述鉭氧化物層上依次形成阻擋層和上電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體基底包括金屬層和通孔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下電極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介質層;
刻蝕所述介質層露出所述半導體基底表面以形成凹槽;
在所述凹槽內填充氮化鈦;
研磨所述氮化鈦使得其表面平整形成所述下電極。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層的材料包括鉭,所述上電極的材料包括氮化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鉭層和所述第二鉭層均采用物理氣相沉積方式形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鉭層的等離子能量大于400W。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鉭層的等離子能量小于200W。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RRAM阻變結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所述第一鉭層和所述第二鉭層形成鉭氧化物層使用的N2O氧化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371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