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升機航向鎖尾試驗裝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64223.1 | 申請日: | 202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69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4 |
| 發明(設計)人: | 董鷹;張偉;成奕東;石祥坤;王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慶安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F5/60 | 分類號: | B64F5/6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710077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升機 航向 試驗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航空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直升機航向鎖尾試驗裝置及其方法,包括:底座、定位軸、第一深溝球軸承、旋轉盤、限位片;直升機固定在旋轉盤上;底座固定在地面上,底座中心處設置有鉆孔,第一深溝球軸承嵌入在鉆孔中,定位軸安裝在深溝球軸承內;底座上表面繞圓心設置有至少一圈圓孔,每個圓孔內嵌入一個萬向球軸承;旋轉盤同軸安裝在底座的上方,且旋轉盤的下表面與底座上的多個萬向球軸承的上表面接觸;限位片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且限位片上方伸出部分處于旋轉盤的上方,與旋轉盤之間留有間隙,裝置結構簡單,可應用于所有的直升機/無人直升機,其尺寸可根據直升機/無人直升機尺寸進行適配。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航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升機航向鎖尾試驗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直升機/無人直升機研制中主槳距與尾槳距(雙旋翼直升機/無人直升機雙旋翼槳距差動)的匹配一般是通過設計、計算、分析、仿真、模擬器、專用試驗設備以及三軸轉臺等方式實現的。
對于近年來興起的民間研制的直升機/無人機直升機,一方面設計、計算和分析能力不夠,另一方面仿真、模擬器、專用設備以及三軸轉臺等費用昂貴,對于直升機/無人直升機起飛之前的主槳距和尾槳距的匹配問題尚無較好的解決方法,很多情況下均是通過試飛來調整主槳距與尾槳距的匹配關系,此方法安全隱患較大。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直升機航向鎖尾試驗裝置及其方法,裝置結構簡單,可應用于所有的直升機/無人直升機,其尺寸可根據直升機/無人直升機尺寸進行適配,具有較大的潛在應用前景和市場。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技術方案一:
一種直升機航向鎖尾試驗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底座4、定位軸5、第一深溝球軸承6、旋轉盤3、限位片2;
所述直升機固定在旋轉盤3上;
其中,所述底座4固定在地面上,底座4中心處設置有鉆孔,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6嵌入在所述鉆孔中,所述定位軸5安裝在深溝球軸承6內;
所述底座上表面繞圓心設置有至少一圈圓孔,每個圓孔內嵌入一個萬向球軸承7;
所述旋轉盤3同軸安裝在底座4的上方,且旋轉盤3的下表面與底座4上的多個萬向球軸承的上表面接觸;
所述限位片固定于底座4的上表面,且限位片上方伸出部分處于旋轉盤的上方,與旋轉盤之間留有間隙。
本發明技術方案一的特點和進一步的改進為:
(1)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深溝球軸承;
所述旋轉盤中心處設置有鉆孔,所述第二深溝球軸承嵌入在所述鉆孔中,所述定位軸安裝在第二深溝球軸承內。
(2)所述底座為金屬圓盤,所述旋轉盤為金屬圓盤。
(3)所述多個萬向球軸承的高度相同。
(4)所述限位片為四個,間隔90°用八個沉頭螺釘分別固定于底座上表面。
(5)所述底座上表面繞圓心設置有兩圈圓孔,每圈八個圓孔,且均勻分布。
技術方案二:
一種直升機航向鎖尾試驗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技術方案一所述的試驗裝置,所述方法包括:
將直升機固定在旋轉盤上表面;
當直升機啟動,旋翼旋轉后,若旋翼反扭矩與尾槳反向力不相等時,直升機產生偏航方向的轉動,帶動旋轉盤一起轉動;
通過調整旋翼主槳距與尾槳距使直升機停止旋轉,從而獲得一組主槳距與尾槳距的角度匹配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慶安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慶安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642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