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及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50603.X | 申請日: | 2020-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37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雪婷;王珍珍;蔣嵐;朱國良;袁偉澤;侯成劍;張敬宇;張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93/10 | 分類號: | C07D493/10;A61P31/04;A61P31/10;A61K31/352;C12P17/18;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李鴻儒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來源于 植物 病原 真菌 縮酮 化合物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類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結構式如下所示:所述螺縮酮類化合物是從黑附球菌經過發酵培培養分離獲得。本發明提供的化合物epicospirocins A?H,屬于新的螺縮酮類化合物,提取方法成熟,工藝簡便,所得產物產率高,經核磁共振、質譜檢測,其結構正確,化合物epicospirocins A,B,D,G和H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epicospirocins A?D對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類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附球菌屬(Epicoccum)屬于子囊菌門,座囊菌綱,炭角菌亞綱,炭角菌目,亞赤殼科,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植物病原真菌,也屬于內生真菌,常寄生于腐敗植物表面,有研究表明其也可定殖于0℃低溫水中生長的葉子上,因此也被認為是兼性海洋真菌。E.nigrum可以產生多種活性天然產物,例如,可以產生抗菌活性化合物epicorazines A和B;抗腫瘤活性化合物orevactaene和acetosellin;β-葡萄糖醛縮酶抑制活性化合物ent-epicoccinG、 epicoccins M、epicoccins T和抗癌活性化合物紫杉醇。目前已報道的具有spiro[isobenzofuran-1,3′-isochroman]骨架的化合物非常少,只在少數化學合成中有報道,含該骨架的天然產物則更加少,是一類具有細胞毒性、抗菌、殺線蟲和抗病毒活性的重要天然產物。選擇該骨架類型的螺縮酮類化合物進行深入研究,對發現新結構、新活性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類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類所述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類所述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的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類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結構式如下所示:
所述螺縮酮類化合物是從黑附球菌09116(Epicoccum nigrum)經過發酵培養分離獲得。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所述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固體發酵培養基滅菌,然后將體積百分比為5%的種子液接種于固體發酵培養基,于28℃靜置培養,40d后收獲固體發酵物,固體發酵物為容器內的所有物質,將上述固體發酵物經過分離純化獲得所述來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螺縮酮類化合物。
所述固體發酵培養基為大米:水(W:V)=2:3。
所述種子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多個玻璃瓶中分別裝入種子培養基,于121℃下滅菌20min,使用含有黑附球菌的平板菌種由平板挖塊接種,于28℃在旋轉搖床旋轉培養(轉速為220rpm)7d,得到種子液。
所述種子培養基由以下成分組成:土豆提取物、葡萄糖、瓊脂和水;以上成分在所述種子培養基中濃度分別為(g/L):土豆提取物200g/L、葡萄糖20g/L和瓊脂20g/L。
所述含有黑附球菌的平板菌種的培養方法為:
將平板培養基在121℃下滅菌20min,制成平板,于37℃恒溫培養3d,至表面水分稍干,無雜菌生長時,將黑附球菌09116菌種孢子接種于平板培養基,于28℃培養10d,外觀為肉紅色,氣生菌絲豐滿,無染菌時即可收取使用,即得到平板菌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506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