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淋巴系統雙模態成像造影劑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30903.1 | 申請日: | 2020-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43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應征;魯翠濤;陳斌;楊運俊;姚情;徐荷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49/22 | 分類號: | A61K49/22;A61K49/18;A61K4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淋巴 系統 雙模 成像 造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淋巴系統雙模態成像造影劑,該造影劑是泊洛沙姆、氨基聚乙二醇磷脂和檸檬酸組成的乳劑,內含白蛋白微泡和超順磁性氧化鐵絲素蛋白納米粒,作為淋巴系統超聲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雙模態造影劑。本發明的淋巴系統雙模態成像造影劑,克服目前淋巴系統單一造影術的瓶頸,穩定性好,淋巴系統的趨向性好,安全性高,采用非直接注射法給予,實現了超聲和核磁共振雙模態成像的優勢互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淋巴系統的造影劑,具體涉及一種淋巴系統超聲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雙模態造影劑。
背景技術
淋巴系統是由淋巴管、淋巴結及淋巴器官組成的復雜網絡。它對維持體內液體的平衡及機體免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活體顯示淋巴管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注射法,主要包括淋巴管造影術(lymphangiography)。第二種方法是間接注射。目前已有報道的淋巴系統的造影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淋巴管造影術
淋巴管造影術是將碘對比劑(iodinated contrast agent,ICA)直接注射到淋巴管中進行顯像。由于淋巴管的結構與功能特殊,碘對比劑必須要在淋巴管中累積到足夠量時才能被觀察到,碘對比劑在體內滯留時間長,因此長期隨訪期間不能重復進行淋巴管造影術。考慮到這項操作的有創性及導管操作的困難,還有許多雖然少見但致命的并發癥,比如造影劑導致的腎病,所以淋巴管造影目前應用越來越少。
(2)淋巴顯影
淋巴顯影是間接注射法,將對比劑或活性染料注射到組織間隙然后被引流到淋巴管。不同的顯像模式決定著不同的顯像技術,有些顯像模式需要經皮顯影,有些需要切開組織并采用立體導航,有些需要X線來實時顯像。間接淋巴顯像操作相對簡便,避免了碘對比劑直接注射引起的不良反應。
(3)淋巴系閃爍顯像
淋巴系閃爍顯像是最常用的間接淋巴顯像技術。它的機制是將放射性核素引入后,通過外部的放射性探頭來探測。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99mTc,它有一個比較適中的半衰期(6h),大部分發射比較低劑量的光子,通常采用二維模式(2D)來觀察淋巴系統結構和功能。與淋巴管造影術相比,淋巴系閃爍顯像吸收顯像劑的方式更符合生理過程,不會直接造成淋巴管的破壞,易于重復,并且敏感度更高。淋巴系閃爍顯像方法也有許多缺陷:(1)需要分別注射膠體和染料,因為它們有不同的轉移速率。(2)閃爍顯像的靈敏度和空間分辨率較低,不能很好地辨認淋巴管和淋巴結的位置。(3)放射性本底水平較高,會掩蓋定位,造成了放射性導航的外科手術面臨挑戰。(4)體外探測淋巴結常需要手柄式的放射性探測器導航,這就不可避免存在輻射暴露,并且還需要制定特別的法規來處理放射性廢物。
(4)CT和MRI造影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顯像技術因為沒有侵襲性且檢查時間短,越來越多被大眾所接受。但是,CT和MRI的影像觀察的是解剖特征而不是功能和生理特性。
(5)超聲和超聲造影
常規超聲是一個無創的技術,通過多平面及多角度成像,可以準確地測量淋巴結的直徑,通常診斷的準確度及特異度在85%和88%左右。超聲操作簡便經濟,超聲造影顯示出對淋巴結探測的優越性,但是由于自身限制,與CT或MRI相比,對縱膈、腹膜后、盆腔深部淋巴結探測效率低。
淋巴系統造影術主要被用來反映淋淋巴管病變,單一的造影術都有其不足和問題。理想的淋巴系統造影術應將不同顯影技術優勢互補,實現對淋巴系統疾病的準確判斷。因此,亟待開發出一種多功能造影劑,滿足淋巴系統多模式造影術的需要,并滿足以下要求:
(1)病人依從性好,使用簡單快捷。
(2)安全性好,對消化道黏膜沒有影響。
(3)均勻分散不團聚,黏附性好,實現自然充盈和連續性充盈,保持在超聲和核磁共振雙模態成像內的滯留性和流體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309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