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重卡雙BSG弱混系統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16615.0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34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郄鶴峰;申培鋒;祝賀;馮帥;姜楊;劉詩逸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10/08 | 分類號: | B60W10/08;B60W10/06;B60W10/26;B60W20/14;B60K6/26 |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師事務所 42230 | 代理人: | 陳露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重卡雙 bsg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重卡雙BSG弱混系統及控制方法,涉及汽車控制技術領域,其包括電機控制器,以及分別與電機控制器連接的48V蓄電池和兩個BSG,兩個BSG與發動機并聯;當發動機處于起動狀態或加速狀態時,電機控制器用于控制兩個BSG輸出正扭矩,此時48V蓄電池處于放電狀態,為兩個BSG提供動力;當發動機處于經濟轉速狀態或制動狀態時,電機控制器用于控制兩個BSG輸出負扭矩,此時48V蓄電池處于充電狀態,用于儲存兩個BSG輸出的電能。本發明,采用雙BSG并聯,電機控制器根據不同工況控制兩個BSG處于不同的工作狀態,進而為中重卡發動機提供啟停、動力輔助及能量回收,進而達到更好的節油效果,提高整車經濟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重卡雙BSG弱混系統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國家對于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2018年1月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國V排放標準,對于排放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另外,從國家的能源安全角度來看,汽車用石油消費占到了石油消費總量的六成,因此,不管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生產更節能的汽車成了必然選擇。
汽車48V弱混系統克服了低壓系統功率小電流過大的問題,其成本與傳統車和重度混合的新能源車相比,均具有極高的性價比。BSG(Belt-Driven Starter Generator,皮帶傳動啟動/發電一體化電機)作為乘用車48V弱混系統的首選,具備性價比優勢和高可靠性。
對于起動功率和起動扭矩較大的中重卡發動機,小功率BSG的起動功率不足,在商用車領域無法真正商品化應用;大功率BSG安裝在發動機前端時,因其體積較大,存在空間布置上的困難,且不具備性價比優勢。因此,目前48V弱混系統在中重卡上無實際應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重卡雙BSG弱混系統及控制方法,采用雙BSG并聯,可為中重卡發動機提供啟停、動力輔助及能量回收。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重卡雙BSG弱混系統,包括電機控制器,以及分別與上述電機控制器連接的48V蓄電池和兩個皮帶傳動啟動/發電一體化電機BSG,兩個上述BSG與發動機并聯;
當發動機處于起動狀態或加速狀態時,上述電機控制器用于控制兩個上述BSG輸出正扭矩,此時上述48V蓄電池處于放電狀態,為兩個BSG提供動力;
當上述發動機處于經濟轉速狀態或制動狀態時,上述電機控制器用于控制兩個BSG輸出負扭矩,此時上述48V蓄電池處于充電狀態,用于儲存兩個上述BSG輸出的電能。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上述系統還包括DC-DC轉換器,上述DC-DC轉換器分別與電機控制器和48V蓄電池連接,上述電機控制器還用于控制DC-DC轉換器將兩個上述BSG輸出的48V電能轉化,為整車供電。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兩個上述BSG均布置在上述發動機的前端,兩個上述BSG通過同一皮帶與上述發動機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兩個上述BSG均布置在上述發動機的前端,兩個上述BSG分別通過一組皮帶與上述發動機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于上述中重卡雙BSG弱混系統的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驟:
通過整車控制器判斷發動機的狀態;
當上述發動機處于起動狀態或加速狀態時,電機控制器控制兩個BSG輸出正扭矩,此時48V蓄電池處于放電狀態,為兩個BSG提供動力;
當上述發動機處于經濟轉速狀態或制動狀態時,上述電機控制器控制兩個BSG輸出負扭矩,此時上述48V蓄電池處于充電狀態,用于儲存兩個上述BSG輸出的電能。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當發動機處于起動狀態時,上述電機控制器控制兩個BSG輸出正扭矩,具體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未經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66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