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過微觀組織調控實現I&QP鋼增強增塑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15147.5 | 申請日: | 2020-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12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侯曉英;孫衛華;王業勤;孫帥;王興;王碩;任東;曹光明;金光宇;郝亮;殷繼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8/02 | 分類號: | C21D8/02;C21D1/20;C22C38/02;C22C38/04;C22C38/12;C22C38/06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74 | 代理人: | 徐娟 |
| 地址: | 2768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過 微觀 組織 調控 實現 qp 增強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微觀組織調控實現IQP鋼增強增塑的方法,包括熱軋初始組織調控工序、酸軋工序和IQP調控工序;所述熱軋初始組織調控工序將精軋終軋溫度控制在860℃~880℃,精軋終軋后采取軋后前段層流冷卻工藝,以≥35℃的冷速將鋼坯冷至530~560℃進行卷取,卷取后緩冷72h;酸軋工序中的累積壓下量≥55%;IQP調控工序中的臨界區加熱溫度845℃~865℃,在均熱段結束后以>50℃/s的冷卻速率,將帶鋼冷卻至一步淬火配分工藝溫度345~365℃,終冷出爐溫度≤155℃;平整工序將軋制力控制在6800~7300KN;通過該方法有利于同步鋼的強塑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用冷軋先進高強鋼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過微觀組織調控實現I&QP鋼增強增塑的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強有力地推動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由此引發的環保和安全兩大問題正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實現了綠色、人文、產業的融合,而高強鋼在車身上的合理利用,是滿足汽車輕量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所以其一直是國內外同行業關注的焦點。I&QP工藝(Intercritical heating,quenching andpartitioning)可使得高強鋼具備更為優良的塑性性能,近年來備受關注。然而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1.0GPa級I&QP鋼的量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產業化困難:傳統I&QP工藝中,是在鹽浴C配分的基礎上結合了雙相區Mn向奧氏體中配分,需要在退火過程中加熱到完全奧氏體化區(950℃),以達到Mn配分的效果,從而保證室溫條件下的組織性能。然而,在國內現有的連退產線,連續退火爐均熱溫度最高設計多為860±10℃,很難滿足現有眾多實驗室研究的I&QP鋼對奧氏體化溫度>900℃的要求。
強塑性匹配較差:在保證I&QP鋼強塑積>30.0GPa·%的前提條件下,若提高抗拉強度,則會損失材料的塑性性能,延伸率A80一般≤24.0%;若提高材料的塑性性能,一般鋼坯的制造成本較高,需要添加合金化元素。
當前I&QP鋼的研究焦點主要是聚焦于實驗室研究,很多論文都是聚焦于工藝制度、合金元素對組織性能的影響,例如《I&Q&P下雙相區配分溫度對含銅低碳鋼組織與性能的影響》、《奧氏體化對I&Q&P工藝低碳鋼Mn配分組織與性能的影響》、《含Cu低碳鋼I&Q&P工藝處理后的組織與性能》、《奧氏體化時間對I&Q&P工藝處理低碳硅錳鋼組織和拉伸性能的影響》、《Cu配分時間對I&Q&P處理鋼組織性能影響》、《錳配分溫度對I&Q&P處理后低碳硅錳鋼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Mn配分時間對低碳硅錳鋼I&Q&P處理后組織與性能影響》、《I&Q&P工藝下碳配分時間對0.12C-1.33Mn-0.55Cu鋼性能和組織的影響》、《I&Q&P工藝預先Mn配分處理低碳硅錳鋼的組織與性能》、《低碳硅錳鋼I&Q&P處理中C,Mn元素配分綜合作用》、《前驅體對含Cu低碳鋼I&Q&P處理后組織性能的影響》等等。
從上述眾多論文的研究成果分析可知,I&QP鋼對工藝的依賴性較強,因此,開發出低成本、節約經濟型1.0GPa級I&QP鋼,并增強其強塑性能,對實現汽車輕量化及提高汽車制造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從當前公開的相關專利來看,并未提供實現1.0GPa級I&QP鋼增強增塑的生產方法、加工方法或制造/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微觀組織調控實現I&QP鋼增強增塑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通過微觀組織調控實現I&QP鋼增強增塑的方法,包括熱軋初始組織調控工序、酸軋工序和I&QP調控工序;
所述熱軋初始組織調控工序將精軋終軋溫度控制在860℃~880℃,精軋終軋后采取軋后前段層流冷卻工藝,以≥35℃的冷速將鋼坯冷至530~560℃進行卷取,卷取后緩冷72h,用以將熱軋初始組織調控為體積分數≥85%且晶粒尺寸3~5μm的針狀貝氏體組織;
酸軋工序中的累積壓下量≥5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151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