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保護膜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01510.8 | 申請日: | 2020-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3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金闖;張慶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59/16 | 分類號: | A01N59/16;A01N25/08;A01P1/00;A01P3/00;C09D5/14;C09D167/06;C09D17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祁云珊 |
| 地址: | 2154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磷酸 聚氨酯 凝膠 抗菌劑 保護膜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保護膜及制備方法,該抗菌劑包括以下制備步驟:1)制備聚氨酯氣凝膠;2)制備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3)制備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本發明提供的抗菌劑通過將納米磷酸鋯載銀吸附在聚氨酯氣凝膠上,利用聚氨酯氣凝膠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的特點,能防止載銀納米磷酸鋯發生團聚或是流失,可有效提高抗菌效果;本發明的抗菌保護膜對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能用于電子產品屏幕或者殼體等方面的保護,具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保護膜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許多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的屏幕上或外殼上會貼附保護膜以防止其被物理刮傷,而為了獲得抗菌性能,也有一些膜產品通過添加抗菌劑來實現。
抗菌劑是具有抑菌和殺菌性能的物質或產品,有多種類別,其中,銀離子抗菌劑因具有安全性、廣譜性、無耐性菌、抑菌效果顯著等優點,被廣泛使用。銀離子抗菌劑接觸反應抗菌機理為:銀離子接觸反應,造成微生物共有成分破壞或產生功能障礙;當微量的銀離子到達微生物細胞膜時,因后者帶負電荷,依靠庫侖引力,使兩者牢固吸附,銀離子穿透細胞壁進入胞內,并與SH基反應,使蛋白質凝固,破壞細胞合成酶的活性,細胞喪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
但銀離子抗菌劑也存在如下缺點:銀離子穩定性、持久性較差,導致常規銀離子抗菌劑的抗菌時效變短。為改善其缺陷出現了載銀抗菌劑,通常使用納米粒子作為載體,例如納米磷酸鋯載銀抗菌劑,能提高銀離子穩定性,但納米粒子存在易團聚的缺陷,會導致抗菌活性降低,影響抗菌效果。
所以現在需要一種更可靠的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制備聚氨酯氣凝膠;
2)制備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通過聚氨酯氣凝膠和納米磷酸鋯載體制備得到;
3)將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加入含有分散劑的水中,得到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分散液;在避光條件下向所述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分散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反應12-48小時,過濾后干燥,得到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物,即為所述載銀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抗菌劑。
優選的是,所述聚氨酯氣凝膠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加入丙酮中,攪拌溶解,得到第一溶液;
2)將丙二醇聚醚加入丙酮中,攪拌溶解,得到第二溶液;
3)將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攪拌溶解;再向其中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4)靜置,得到凝膠,用丙酮浸泡、洗滌,然后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條件下干燥,得到聚氨酯氣凝膠。
優選的是,所述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納米磷酸鋯載體:在氯氧化鋯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磷酸二氫鈉水溶液反應得到納米磷酸鋯載體;
2)將納米磷酸鋯載體和分散劑加入水中,形成納米磷酸鋯載體分散液;
3)將聚氨酯氣凝膠加入水中形成聚氨酯氣凝膠分散液,將納米磷酸鋯載體分散液與聚氨酯氣凝膠分散液混合,并加入偶聯劑,共混反應,然后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條件下干燥,得到納米磷酸鋯聚氨酯氣凝膠復合載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0151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