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動植物油加氫直接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250270.3 | 申請日: | 202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40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斐;羅均龍;劉洪;齊愷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泰利京鴻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3/888 | 分類號: | B01J23/888;B01J37/08;C10G45/08 |
| 代理公司: | 保定運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鐘驍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植物油 加氫 直接 脫氧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動植物油加氫直接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將SB粉與水攪拌均勻,再加入膠溶劑攪拌均勻,形成粘合劑;S2,將擬薄水鋁石與田菁粉在碾壓機內混合均勻后,加水,再加入S1中制備的粘合劑攪拌均勻后,制得成型前料,所述擬薄水鋁石中含有二氧化硅,所述田菁粉中含有氧化鋁;S3,將S2中成型前料在擠條機上擠條成型,經養生、干燥、焙燒制得催化劑載體;不僅提高了成型載體的外比表面積,同時可提高活性金屬在載體表面的負載量和分散程度,并提高了助劑硅和磷與活性金屬的協同作用,降低了循環氫提純的難度及生產和投資成本,本發明催化劑尤其適用于動植物油酯大分子的加氫直接脫氧反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機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動植物油加氫直接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餐廚廢棄油脂是一個泛指的概念,主要指廢棄動物油脂、泔水油反復多次加熱使用以及從餐飲企業下水道收集的垃圾油總稱。餐廚廢棄油脂主要組分為脂肪酸、脂肪稀酸、脂肪二稀酸及酯類,同時還含有大量的細菌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直接排放會污染土壤、河流,同時還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餐廚廢棄油脂的綜合利用主要包括3類:用餐廚廢棄油脂制備選脂肪酸、脂肪酸鈉,該技術通過餐廚廢棄油脂降解,分離得高級脂肪酸,可用于選礦捕收劑,從而避免環境污染,減少食品安全威脅;用餐廚廢棄油脂生產生物柴油,該技術以酯交換反應為基礎,以餐廚廢棄油脂和甲醇為原料,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脂肪酸甲酯的過程;用餐廚廢棄油脂生產乙醇、沼氣,該技術現將油脂經精煉提純為生物柴油,再經過酶解、厭氧發酵等過程轉化為燃料乙醇、沼氣的過程。廢棕櫚油特指在棕櫚油生產過程中,精煉脫酸過程中產生的廢棕櫚油,其主要成分為脂肪酸、脂肪稀酸。其酸值高,通常大于150mgKOH/g,粘度大,硫、氮及金屬含量高,其回收再加工難度大。
現有的,在餐廚廢棄油脂與廢棕櫚油的加氫反應中主要發生的加氫脫氧反應,加氫脫氧反應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加氫直接脫氧、加氫脫羰基和加氫脫羧基反應,脂肪酸發生加氫直接脫氧反應相應的生成相應碳數的烷烴,而脂肪酸發生加氫脫羰基反應或加氫脫羧基反應相應的生成少一個碳數的烷烴,并產生CO和CO2氣體。加氫脫羰基反應和加氫脫羧基反應不但降低了產品液收,同時產生的CO和CO2氣體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難以脫除,增加了循環氫提純的難度及生產和投資成本。為此,提出一種動植物油加氫直接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植物油加氫直接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動植物油加氫直接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SB粉與水攪拌均勻,再加入膠溶劑攪拌均勻,形成粘合劑;
S2,將擬薄水鋁石與田菁粉在碾壓機內混合均勻后,加水,再加入S1中制備的粘合劑攪拌均勻后,制得成型前料,所述擬薄水鋁石中含有二氧化硅,所述田菁粉中含有氧化鋁;
S3,將S2中成型前料在擠條機上擠條成型,經養生、干燥、焙燒制得催化劑載體;
S4,用一定溫度的助劑溶液預浸漬S3中的催化劑載體,經養生、干燥、二段焙燒制得含助劑載體;
S5,用金屬鹽溶液浸漬S4中的含助劑載體,經養生、干燥、三段焙燒制得催化劑。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選的:所述SB粉與水的質量比為 0.15:1-0.6:1。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膠溶劑為有機酸或無機酸與水的混合物,所述膠溶劑中的有機酸或無機酸與水質量比0.015:1-0.65:1,所述膠溶劑與SB粉的質量比為0.05:1-0.1:1。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擬薄水鋁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為 1%-30%,所述田菁粉中氧化鋁的加入量為3%;所述粘合劑與擬薄水鋁石中氧化鋁的質量比1.5:1-3: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泰利京鴻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泰利京鴻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2502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員權限管理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