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折疊機構中鼓形齒角位移的確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99617.6 | 申請日: | 2020-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96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苗苗;朱如鵬;劉帥;張棟林;尹美;段鋮;王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7 | 分類號: | G06F30/17;G06F30/20;F16H57/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陶得天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折疊 機構 中鼓形齒角 位移 確定 方法 | ||
一種折疊機構中鼓形齒角位移的確定方法。本發明涉及齒輪傳動領域。提出了一種邏輯清晰、步驟有序且精準度高折疊機構中鼓形齒角位移的確定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按以下步驟進行:T1、建立齒廓曲率半徑和鼓形齒角位移的關系;T2、建立切向位移量偏差和內外齒軸線夾角的關系;T3、建立切向位移量偏差最大值和內外齒脫開時的軸線夾角的關系;T4、結合步驟T1、T2、T3,建立鼓形齒角位移與內外齒分離時軸線夾角的關系;T5、得出內外齒脫開時所需的最小的鼓形齒角位移。該設計方法可設計折疊機構中的鼓形齒角位移,加工鼓形齒,具有簡潔、實用的特點,便于實際的加工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齒輪傳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折疊鼓形齒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一些行業中,需要軸在工作時傳遞扭矩,不工作時折疊起來,以達到工作時正常使用且在不工作時節省存儲空間的目的。現有技術中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國專利局于2000年4月18日公開的一份名為“用于直升機尾旋翼動力傳輸線的可釋放聯軸器”、公開號為“US6050521A”的美國專利所示。
然而,現有的技術對折疊鼓形齒的研究和應用較少,通常折疊機構中內齒和外齒各自的修行量需要根據鼓形齒角位移來確定,若是鼓形齒角位移這個參數偏大時,會增大鼓形齒的修形量,減小鼓形齒的厚度,減小鼓形齒強度,降低傳遞的扭矩量。而若是鼓形齒角位移這個參數偏小時,又將影響內外齒的脫開和接合。因此,有必要確定保證折疊裝置接合和脫開的鼓形齒組的最小角位移。從而最終結合鼓形齒的其他指定參數,對其進行精確加工,以保證折疊機構的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邏輯清晰、步驟有序且精準度高,使用后可方便、高效的計算出能夠保證折疊機構接合和脫開的最小角位移的折疊機構中鼓形齒角位移的確定方法。以解決目前折疊機構中存在的鼓形齒聯軸器接合、脫開困難和鼓形齒角位移偏大等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按以下步驟進行:
T1、建立齒廓曲率半徑和鼓形齒角位移的關系;
T2、建立切向位移量偏差和內外齒軸線夾角的關系;
T3、建立切向位移量偏差最大值和內外齒脫開時的軸線夾角的關系;
T4、結合步驟T1、T2、T3,建立鼓形齒角位移與內外齒分離時軸線夾角的關系;
T5、將折疊裝置脫開時內齒與外齒的軸線夾角代入步驟T4的結果中,得出內外齒脫開時所需的最小的鼓形齒角位移。
步驟T1按以下步驟進行:
T1.1、建立外齒工作圓切面單側減薄量和鼓形齒角位移的關系;
T1.2、建立齒廓曲率半徑和外齒工作圓切面單側減薄量的關系;
T1.3、結合步驟T1.1和步驟T1.2推導出齒廓曲率半徑和鼓形齒角位移的關系。
步驟T1.1中外齒工作圓切面單側減薄量gt和鼓形齒角位移Δα的關系式4為其中b1為鼓形齒齒寬。
步驟T1.2中齒廓曲率半徑Rt和外齒工作圓切面單側減薄量gt的關系式5為
步驟T1.3中齒廓曲率半徑Rt和鼓形齒角位移Δα的關系式6為
步驟T2按以下步驟進行:
T2.1、建立切向位移量和鼓形齒角位移的關系;
T2.2、由步驟T2.1推導出切向位移量偏差和內外齒軸線夾角的關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96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