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診斷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90022.4 | 申請日: | 2020-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14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董宇;李純潔;張兵兵;朱慶林;李秋影;高潔鵬;劉佳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8/24 | 分類號: | B60L58/24;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電池 管理 系統 診斷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診斷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介質,其中該方法包括:對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硬件元件進行故障監測,得到硬件監測結果;如果硬件監測結果為硬件元件無故障,則按照設定診斷流程對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中的待診斷元件進行故障診斷,得到故障診斷結果。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硬件元件無故障的情況下按照預設的診斷流程可以實現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故障診斷,相較于現有技術,成本較低,且提高了故障診斷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進而保障了動力電池可以穩定、可靠地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動力電池管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診斷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件,其性能與熱管理系統密不可分。以鋰離子電池為例,電池溫度過高時會引起電池壽命縮短,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電池熱失控;電池溫度過低又會影響電池的充放電、可用容量和壽命等。常見的動力電池熱管理方式有液體介質熱管理、空氣介質熱管理、相變材料熱管理和正溫度系數(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PTC)熱管熱管理等,也可以為幾種熱管理方式的組合。當前使用液體介質輔助PTC熱管進行電池系統熱管理為汽車用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主流方案。
由于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通常集成在整車熱管理系統中,整個熱管理系統的執行元件、管路、開關閥及對應控制較為復雜,如何保障電池熱管理系統準確地執行,保證電池熱管理系統故障能夠及時、準確地診斷出來,是電池熱管理系統中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目前的整車熱管理系統的故障診斷方案需要監測的變量多且需要多個高精度傳感設備,例如流量、壓力傳感器等,產品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診斷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介質,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故障診斷。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診斷方法,包括:
對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硬件元件進行故障監測,得到硬件監測結果;
如果所述硬件監測結果為所述硬件元件無故障,則按照設定診斷流程對所述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中的待診斷元件進行故障診斷,得到故障診斷結果。
可選的,所述對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硬件元件進行故障監測,得到硬件監測結果,包括:
基于所述硬件元件傳輸的工作信號確定是否存在故障,若所述工作信號為告警信號,則硬件檢測結果為所述硬件元件存在故障;否則,硬件檢測結果為所述硬件元件無故障。
可選的,所述待診斷元件包括電池包冷卻液傳輸口、冷卻源、冷卻液循環執行元件以及電池內部換熱機構中的至少一個。
可選的,所述按照設定診斷流程對所述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中的待診斷元件進行故障診斷,得到故障診斷結果,包括:
獲取掉電時間,并將所述掉電時間與設定時間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所述掉電時間大于或等于所述設定時間閾值,則對所述電池包冷卻液傳輸口的溫度進行可信故障診斷,得到第一診斷結果;
如果所述第一診斷結果為所述電池包冷卻液傳輸口不存在可信故障,則對所述冷卻源和所述冷卻液循環執行元件進行故障診斷,得到第二診斷結果;
如果所述第二診斷結果為所述冷卻源和所述冷卻液循環執行元件均無故障,則對所述電池內部換熱機構進行故障診斷,得到第三診斷結果。
可選的,對所述電池包冷卻液傳輸口的溫度進行可信故障診斷,得到第一診斷結果,包括:
確定所述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上電后第一設定時間段內的環境溫度平均值和所述電池包冷卻液傳輸口的溫度平均值之間的差值絕對值,其中所述電池包冷卻液傳輸口為電池包冷卻液入口或電池包冷卻液出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900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