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9660.6 | 申請日: | 2020-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024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玲芝;韓雙;宋少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藥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12 | 分類號: | C07D307/12;A61K31/341;A61P7/02 |
| 代理公司: | 沈陽飛揚靈睿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55 | 代理人: | 靳玲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倍半萜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及其用途,具體涉及從藥用植物燈盞細辛全草中分離得到的8個具有相同平面結構的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四對對映異構體),及其在制備抗血栓藥物中的應用。所述的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或其鹽是從菊科飛蓬屬植物燈盞細辛(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中同時分離得到的。其結構如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及其用途,具體涉及從藥用植物燈盞細辛全草中分離得到的8個具有相同平面結構的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四對對映異構體),及其在制備抗血栓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燈盞細辛,又名燈盞花、燈盞草、短莖飛蓬,為菊科植物短葶飛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多見于山地疏林下、草叢或向陽坡地。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廣西、四川、貴州和西藏等西南部地區,其性寒,味辛、微苦、溫,歸心、肝經,全草入藥,具有散熱解表、舒經治癱、活血通絡止痛、祛風散寒的功效,已收入2015年版《中國藥典》。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燈盞細辛具有心腦血管保護、神經保護、抗氧化、抗癌等藥理作用。
燈盞細辛為傳統中藥,主要用于治療腦中風及其后遺癥。自20世紀80年代,已開發了片劑和注射劑在臨床上用于治療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血栓引起的癱瘓、冠心病、心絞痛、急性腎功能衰退等,在臨床上有非常確切的療效。目前研究中,燈盞乙素(野黃芩苷)及二咖啡酰基奎寧酸酯類化合物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萜類天然產物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其生物活性多樣性,我們不難從中發現一些研究報道關于萜類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最有效的萜類包括潛在的高血壓治療藥物citronellol,linalool,預防血栓形成的(+)-nootkatone和石竹烯氧化物,以及防止或改善心肌梗死的triptolide。一些臨床試驗也提供了萜類成分如sterol glycosides,ginsenosides and carotenoid等在心血管醫藥領域發揮的巨大潛力。但對于該類化合物的研究還很有限,有待于更進一步地研究。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系列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異構體或其鹽,其結構如下: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異構體或其鹽:
所述的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異構體或其鹽是從菊科飛蓬屬植物燈盞細辛(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中同時分離得到的。
本發明提供了所述的單環倍半萜類化合物、異構體或其鹽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燈盞細辛干燥全草以乙醇加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濃縮得浸膏,浸膏采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進行萃取得到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層及水層浸膏;
(2)將水層浸膏經大孔吸附樹脂柱使用乙醇-水系統(50%-80%)進行快速梯度洗脫,經硅膠薄層檢識分為三個餾分A、B、C;
(3)餾分C再經快速減壓硅膠柱色譜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水系統(9.0:1.0:0.0-1.0:1.0:0.8)進行快速梯度洗脫,經硅膠薄層檢識進行合并后共得三個餾分C1、C2、C3;
(4)餾分C1經聚酰胺柱色譜,以乙醇-水系統(60%-90%)進行梯度洗脫,共收集到三個組分C1-1、C1-2、C1-3。
(5)所得組分C1-1經凝膠柱色譜以乙醇-水(60:40)進行等度洗脫,得到三個組C1-1-1、C1-1-2、C1-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藥科大學,未經沈陽藥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96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