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深盲孔的雙聯軸齒坯件立式鍛造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9451.1 | 申請日: | 2020-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01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周亞夫;吳克成;楊柳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弘信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K1/30 | 分類號: | B21K1/30;B21J13/02;B21J13/03;B21J5/02;B21J5/10;B21J13/14;B21J1/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天成卓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譚小容 |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深盲孔 雙聯軸齒坯件 立式 鍛造 工藝 | ||
1.一種帶深盲孔的雙聯軸齒坯件立式鍛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精準下料;棒料經檢驗合格后,使用帶鋸床或圓鋸床下料,要求鋸縫平整,且按照鍛造成型后的坯件重量進行精準下料,下料誤差不得超過1%;
步驟二、加熱至鍛造溫度;將坯料放入感應加熱爐或燃氣加熱爐中,加熱至鍛造溫度后出爐;
步驟三、集料;
采用的集料模包括固定安裝在集料模上模板(A-1)下方的集料模上凹模塊(A-2),固定安裝在集料模下模板(A-3)上方的集料模下凹模塊(A-4),以及豎直伸入集料模下凹模塊(A-4)型腔底部的頂料機構,所述集料模上凹模塊(A-2)的型腔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形,所述集料模下凹模塊(A-4)的型腔為帶有拔模斜度的圓柱形,圓柱形的頂部寬度逐漸增大直至與圓錐形的底部寬度一致,圓錐形的頂部寬度大于圓柱形的底部寬度,集料模的型腔體積比坯料總體積大1%-2%;
在集料過程中,將加熱至鍛造溫度的坯件裝入集料模下凹模中,壓力機上滑塊帶動集料模上凹模塊從初始位置下行至下凹模塊上平面與上凹模塊下平面接觸后,集料成形完成;之后,壓力機上滑塊帶動集料模上凹模塊上行至初始位置,頂料機構向上頂出坯件,人工夾持取出坯件,完成集料;
步驟四、預鍛;
采用的預鍛模包括固定安裝在預鍛模上模板(B-1)下方的預鍛模上凸模塊(B-2),固定安裝在預鍛模下模板(B-3)上方的預鍛模下凹模塊(B-4),以及豎直伸入預鍛模下凹模塊(B-4)型腔底部的頂料機構,所述預鍛模上凸模塊(B-2)的中部安裝有預鍛模上沖頭(B-14),所述預鍛模上沖頭(B-14)包括桿體和錐形圓頭,預鍛模上凸模塊(B-2)的底面為平面,并與預鍛模上沖頭(B-14)的錐形圓頭根部齊平;所述預鍛模下凹模塊(B-4)的型腔包括上部的大圓柱頭和下部的帶有拔模斜度的圓柱形,圓柱形與大圓柱頭之間通過圓錐段相連,且圓錐段的兩端呈圓角過渡;所述預鍛模上凸模塊(B-2)、預鍛模上沖頭(B-14)和預鍛模下凹模塊(B-4)圍成的預鍛型腔整體呈“Y”形;所述預鍛模上凸模塊(B-2)外設置有預鍛模定位套(B-15),預鍛模定位套(B-15)的底面高于預鍛模上凸模塊(B-2)的底面,當合模時,預鍛模下凹模塊(B-4)插入預鍛模下凹模塊(B-4)內,預鍛模定位套(B-15)的底面與預鍛模下凹模塊(B-4)的頂面接觸;預鍛模的型腔體積比坯料總體積大1%-2%;
在預鍛過程中,將集料工序完成后的坯件放入預鍛模下凹模塊中,壓力機上滑塊帶動預鍛模上凸模塊及預鍛模上沖頭從初始位置下行至預鍛模下凹模上平面與預鍛模定位套的下平面接觸后,同時預鍛模上沖頭壓入坯件內部,形成坯件上部錐孔,預鍛成形完成;壓力機上滑塊帶動預鍛模上凸模上行至初始位置,頂料機構向上頂出坯件,人工夾持取出坯件,完成預鍛;
步驟五、終鍛成型;
采用的終鍛模包括固定安裝在終鍛模上模板(C-1)下方的終鍛模上凸模塊(C-2),固定安裝在終鍛模下模板(C-3)上方的終鍛模下凹模塊(C-4),以及豎直伸入終鍛模下凹模塊(C-4)型腔底部的頂料機構,所述終鍛模上凸模塊(C-2)的中部安裝有終鍛模上沖頭(C-14),所述終鍛模下凹模塊(C-4)的上方設置有終鍛模左半模(C-16)和終鍛模右半模(C-17),終鍛模左、右半模(C-16、C-17)的外側分別配備有終鍛模開合氣缸(C-18),并能在終鍛模開合氣缸(C-18)的作用下實現開合,所述終鍛模上凸模塊(C-2)、終鍛模上沖頭(C-14)、終鍛模左半模(C-16)、終鍛模右半模(C-17)和終鍛模下凹模塊(C-4)能共同圍成終鍛模型腔,所述終鍛模型腔包括深盲孔、上部的大齒輪位置腔、下部的小齒輪位置腔和底部的帶有拔模斜度的圓柱形,且下部的小齒輪位置腔正對終鍛模左、右半模(C-16、C-17)與終鍛模下凹模塊(C-4)的分界面;所述終鍛模上模板(C-1)的下方還安裝有彈性鎖緊裝置,所述彈性鎖緊裝置包括終鍛模鎖緊套(C-24)、終鍛模滑桿(C-19)和終鍛模壓縮彈簧(C-20),所述終鍛模滑桿(C-19)的上端固定在終鍛模上模板(C-1)上,所述終鍛模壓縮彈簧(C-20)、終鍛模鎖緊套(C-24)上下滑動套裝在終鍛模滑桿(C-19)上;終鍛模的型腔體積比坯料總體積大1%-2%;
在終鍛過程中,左右兩個終鍛模開合氣缸同時向模具中心位置移動,使終鍛模左、右半模合模,與固定的終鍛模下凹模塊形成完整的下模型腔,將預鍛工序完成后的坯件裝入下模型腔中,壓力機上滑塊帶動終鍛模的終鍛模上模板、終鍛模上凸模塊、終鍛模上沖頭及彈性鎖緊裝置下行至模具有效工作行程時,終鍛模鎖緊套內錐面與終鍛模左、右半模的外錐面完全接觸,鎖緊左右半模,使之在受力后依然保持合模狀態;壓力機滑塊繼續下行,此時終鍛模壓縮彈簧被繼續壓縮,終鍛模鎖緊套保持不動,鎖緊力加大,終鍛模上凸模塊、終鍛模上沖頭繼續下行,終鍛模上沖頭開始接觸坯件,并深入坯件內部,使坯件下部小齒輪位置型腔被材料充滿,終鍛模上凸模塊、終鍛模上沖頭再繼續下行,直至終鍛模上凸模的下平面與終鍛模左、右半模的上平面接觸,坯件在此時完成終鍛成形;壓力機上滑塊帶動終鍛模的終鍛模上模板、終鍛模上凸模塊、終鍛模上沖頭及彈性鎖緊裝置上行至模具有效工作行程時,終鍛模鎖緊套內錐面開始脫離終鍛模左、右半模的外錐面,滑塊繼續帶動終鍛模上模板、終鍛模上凸模塊、終鍛模上沖頭及彈性鎖緊裝置上行返回初始位置,左右終鍛模開合氣缸向左右方向運動回位,使終鍛模左、右半模分開,頂料機構上行頂出坯件,人工夾持取出坯件,完成終鍛;
所述集料模中,集料模上凹模塊(A-2)帶有上端頭,上端頭插入集料模上模板(A-1)內,集料模上模塊壓緊圈(A-6)壓在集料模上凹模塊(A-2)的臺階面上,并通過螺釘鎖緊在集料模上模板(A-1)上,從而實現集料模上凹模塊(A-2)在集料模上模板(A-1)上的安裝;所述集料模下凹模塊(A-4)帶有下端頭,下端頭插入集料模下凹模定位座(A-5)內,集料模下凹模定位座(A-5)插入集料模下模板(A-3)內,集料模下模塊壓緊圈(A-7)壓在集料模下凹模塊(A-4)的臺階面上,并通過螺釘鎖緊在集料模下模板(A-3)上,從而實現集料模下凹模塊(A-4)在集料模下模板(A-3)上的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弘信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弘信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945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