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半主動懸架與電動輪相結合的新型電動輪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8313.1 | 申請日: | 2020-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16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寶林;樊智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K7/00 | 分類號: | B60K7/00;B60G13/08;F16F9/53 | 
| 代理公司: | 青島中天匯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劉曉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主動 懸架 動輪 相結合 新型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半主動懸架與電動輪相結合的新型電動輪系統,包括車輪、輪轂電機、制動器、車軸、MR阻尼器、半主動懸架等。輪轂電機采用雙轉子內定子結構,左、右轉子相對于定子對稱布置,定子兩側構成均勻間隙。MR阻尼器工作腔內充滿了磁流變液,活塞做往復直線運動,當活塞上纏繞的導線通電后,磁流變液的流動特性便在勵磁電流產生的磁場作用下變化,阻尼通道兩端的壓力差隨之發生變化,從而使阻尼器的阻尼力大小可實時改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電動輪系統,該發明從電動輪系統一體化設計和改善車身振動的傳遞途徑入手,提出了一種新型電動輪系統的設計方案。
背景技術
輪轂電機驅動的電動汽車具有高效節能、高集成化等優點,但由于輪內安裝輪轂電機,使得非簧載質量急劇增加,汽車行駛平順性大大降低。另一個引起車身振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電動輪驅動結構的特點,電機力矩波動直接作用于車輪,可能引起懸架前后方向共振以及整個驅動系統的振動,而電機直接或間接通過減速機構與車輪固連,易受路面激勵而產生較大振動,進一步加劇定子與轉子間的磁隙波動,導致輪轂電機引起的振動激勵進一步惡化?,F有的電動輪大多是考慮路面激勵對汽車行駛帶來的影響,而沒有考慮到由于電動輪結構引起的振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半主動懸架與電動輪耦合的新型電動輪系統,以改善車輛行駛平順性。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體化電動輪系統,其中包括:
定子、轉子、電機外殼,這三部分組成了輪轂電機。
電機外殼內密封填充的冷卻用油。
電機軸與外殼之間有軸承支撐。
與所述電機外殼中的電機軸。
車軸與輪轂之間有軸承支撐。
制動器安裝于車軸上。
使用螺栓連接,將懸架的上橫臂、下橫臂與制動盤相連。;
將MR阻尼器與彈簧安裝在車輪內部,使結構緊湊。
輪轂與電機外殼用螺栓連接,在螺栓上增設橡膠襯套。
附圖說明
圖1為一體式電動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MR阻尼器的結構示意圖
1-輪胎,2-橡膠襯套,3-車軸,4-輪轂,5-外轉子,6-內定子,7-電機外殼,8-制動器,9-上橫臂,10-彈簧,11-下橫臂,12-MR阻尼器,13-連接盤,14-聯軸器,15-導線,16-缸蓋,17-工作缸,18-電磁線圈,19-密封圈,20-下端吊環,21-橡膠襯套,22-儲氣室,23-浮動活塞,24-密封裝置,25-活塞,26-磁流變液,27-活塞桿,28-上端吊環。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
輪轂電機作為電動輪汽車的直接動力源,是核心部件。用于輪轂驅動電動汽車的電機應具有更高要求,在結構上更為緊湊,電機尺寸要適于安裝于輪內的有限空間;性能上要求具有較高的起動轉矩,具有較寬的調速范圍,而且盡可能要輕量化。
本發明使用的電機為輪轂盤式電機,結構為雙轉子內定子結構,電機轉子5和定子6均安裝在車軸3上,左、右轉子相對于定子對稱布置,定子兩側構成均勻間隙。由于結構對稱且為雙間隙結構,因此克服了單邊磁拉力、減少了磁漏,增加了氣隙面積和散熱面積,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電機的能量密度。
定子電樞盤采用無槽無鐵芯結構,直接由繞組注塑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科技大學,未經青島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83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