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機械車床加工用降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7730.4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10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江華;劉錦武;朱國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3Q11/10 | 分類號: | B23Q11/10;B23Q17/00;B23Q11/1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李恩慶 |
| 地址: | 21316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機械 車床 工用 降溫 裝置 | ||
一種智能機械車床加工用降溫裝置,屬于機械車床設備領域。本發明解決了現有的智能機床在進行加工過程中對加工部位采用噴灑切削液降溫時存在的無法根據加工部位的溫度自動調節切削液的流速,以及同時存在的機床主軸箱散熱不好的問題。所述車床機殼內布置有散熱組件,通過散熱組件向主軸箱提供冷風,通過控制單元及第一溫度傳感器控制散熱組件的啟停,溜板箱上還安裝有降溫組件,通過降溫組件向加工部位噴灑切削液,所述降溫組件包括降溫噴頭及設置在降溫噴頭入口端的電控閥,通過控制單元、第二溫度傳感器及電控閥控制降溫組件的啟停及切削液的流速。通過降溫噴頭和電控閥能夠調節液體噴灑量,使得液體能夠被有效利用,從而降低液體的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機械車床加工用降溫裝置,屬于機械車床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機床是指制造機器的機器,亦稱工作母機或工具機,習慣上簡稱機床,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F代機械制造中加工機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還有鑄造、鍛造、焊接、沖壓、擠壓等,但凡屬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機床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最終加工,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機床也隨之出現。
智能機床在進行加工的過程中,由于工件與刀具之間的摩擦較大,從而使得加工部位的溫度較高,長時間進行加工時,如果不對加工部位進行降溫,不僅損害刀具,而且也影響工件的加工效果;傳統的降溫是采用噴灑切削液進行降溫,在噴灑切削液的過程中,切削液的流速無法改變,從而容易造成切削液的浪費,而且,主軸箱在長時間轉動時,也會產生大量熱量,當主軸箱散熱速率較低時,會造成主軸箱內部溫度過高,高溫導致主軸箱內部零件的質量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主軸箱的使用壽命,因此,設計一種智能機械車床加工用降溫裝置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智能機床在進行加工過程中對加工部位采用噴灑切削液降溫時存在的無法根據加工部位的溫度自動調節切削液的流速,以及同時存在的機床主軸箱散熱不好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智能機械車床加工用降溫裝置。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智能機械車床加工用降溫裝置,它包括加工機架、固設在加工機架一端部的車床機殼、滑動設置在加工機架上的溜板箱以及通過溜板箱滑動設置在加工機架上的刀架,所述車床機殼內布置有主軸箱,
車床機殼上布置有控制單元,主軸箱的內壁安裝有第一溫度傳感器,刀架上安裝有第二溫度傳感器,
所述車床機殼內布置有散熱組件,通過散熱組件向主軸箱提供冷風,通過控制單元及第一溫度傳感器控制散熱組件的啟停,
溜板箱上還安裝有降溫組件,通過降溫組件向加工部位噴灑切削液,所述降溫組件包括降溫噴頭及設置在降溫噴頭入口端的電控閥,通過控制單元、第二溫度傳感器及電控閥控制降溫組件的啟停及切削液的流速。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組件包括第一通風板、第一支架、電機罩、散熱馬達及若干螺旋扇葉,所述電機罩通過第一支架固裝在車床機殼內部,所述散熱馬達固裝在電機罩內部,且散熱馬達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散熱軸,若干螺旋扇葉均布固裝在散熱軸上,所述第一通風板固裝在車床機殼的頂端,且車床機殼的內外部通過第一通風板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冷風機、出風管及導流罩,所述冷風機固設在車床機殼內且位于電機罩下方,所述導流罩通過出風管連通設置在冷風機的上方,所述導流罩位于螺旋葉片遠離主軸箱的一側,且導流罩的出口朝向螺旋扇葉設置。
進一步地,冷風機的一側設置有進風口,車床機殼上靠近進風口的一側固裝有第二通風板,且車床機殼的內外部通過第二通風板連通。
進一步地,主軸箱上遠離加工機架的一側開設有若干散熱孔,若干螺旋扇葉布置在散熱孔遠離加工機架的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773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