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NG加注船加注系統及LNG加注船艙壓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74869.3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92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徐岸南;劉濤;季建洲;黃冠皓;劉恒;江浩;胡可軼;宋忠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5/02 | 分類號: | F17C5/02;F17C5/00;F17C13/04;F17C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濤 |
| 地址: | 20012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ng 加注 系統 船艙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LNG加注船加注系統及LNG加注船艙壓控制方法,該加注系統,包括加氣系統、吸附式存儲系統、艙壓控制系統,加氣系統包括第一艙室、第二艙室,第一艙室向第二艙室加注天然氣;艙壓控制系統調控第一艙室的艙壓,吸附式存儲系統收集、利用第一艙室揮發的天然氣;第一艙室頂端連接動力裝置燃氣供應系統。通過該加注系統以及艙壓控制方法,解決LNG加注船運輸過程中以及加注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浪費、成本較高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LNG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LNG加注船加注系統及LNG 加注船艙壓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LNG(液化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被公認為是地球上最干凈的化石能源,其制造過程是將氣田生產的天然氣凈化處理,經一連串超低溫液化后,利用液化天然氣船運送。其無色、無味、無毒且無腐蝕性,且其熱值高、不含硫、燃燒清潔、排放較低且不需要任何附加減排措施即可滿足排放控制區的要求而將成為未來綠色環保型船舶的首選燃料。隨著LNG作為燃料的推廣,LNG燃料加注技術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目前投入商用的LNG加注船非常少,加注船在運輸、加注過程中容易出現天然氣蒸發、揮發、加氣難度大等問題,造成天然氣資源的浪費以及成本提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LNG加注船加注系統及 LNG加注船艙壓控制方法,以解決LNG加注船運輸過程以及加注過程中的壓力處理、汽化氣體處理以及加注作業操作困難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LNG加注船加注系統,包括加氣系統、吸附式存儲系統、艙壓控制系統,加氣系統包括第一艙室、第二艙室,第一艙室向第二艙室加注天然氣;艙壓控制系統調控第一艙室的艙壓,吸附式存儲系統收集、利用第一艙室揮發的天然氣;第一艙室頂端連接動力裝置燃氣供應系統。
進一步地,第一艙室內部的底部設有加注泵,第一艙室和第二艙室之間設有加注管組件和回氣管組件,加注泵通過加注管組件連接第二艙室,回氣管組件一端連接第一艙室上端,回氣管組件另外一端連接第二艙室上端。
進一步地,加注管組件包括加注管、加注軟管、受注管,加注管一端連接加注泵,加注管另外一端連接加注軟管一端,加注軟管另外一端連接受注管一端,受注管另外一端連接第二艙室;回氣管組件包括接氣管、回氣軟管、回氣管,接氣管一端連接第一艙室頂部,接氣管另外一端連接回氣軟管一端,回氣軟管另外一端連接回氣管一端,回氣管另外一端連接第二艙室頂端。
進一步地,接氣管與所述第一艙室之間還設有第二控制閥。
進一步地,第二艙室與所述回氣管之間還設有第四控制閥。
進一步地,加注管組件一端還設有加氣站門。
進一步地,加氣站門包括門主體、主體支撐組件、推拉裝置、拉桿組件,門主體一端鉸接在主體支撐組件上端,主體支撐組件安裝固定在船體上,推拉裝置安裝固定在船體上,推拉裝置與門主體另外一端鉸接,推拉裝置與門主體鉸接處處于門主體一側;拉桿組件一端安裝固定在門主體上端的船體上,拉桿組件的另外一端鉸接在門主體上,拉桿組件與推拉裝置均鉸接在門主體同側。
進一步地,門主體上端還設有鞍座,鞍座安裝在門主體與推拉裝置鉸接處同側的門主體上。
進一步地,鞍座的兩側還設有欄桿,欄桿活動安裝在門主體上。
進一步地,推拉裝置包括油缸支撐座、液壓油缸,液壓油缸一端鉸接在門主體上,液壓油缸鉸接在油缸支撐組件上端。
進一步地,拉桿組件包括拉桿、拉桿支撐組件,拉桿一端鉸接在門主體上,拉桿另外一端鉸接在拉桿支撐組件下端,拉桿支撐組件安裝固定在門主體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48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客車車身結構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鋰電池中有價金屬的回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