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67898.7 | 申請日: | 2020-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22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道明;劉看看;劉寧;崔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7/64 | 分類號: | C12P7/6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張海平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法制 甘油 單酯型 pufa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 PUFA的方法,屬于酶的分離與應用技術領域。首先采用甘油三酯脂肪酶催化富含n?3 PUFA的油脂制備甘油單酯,隨后采用甘油單酯脂肪酶選擇性催化甘油單酯適度水解制備甘油單酯型n?3 PUFA,反應結束后,離心分離上層油相,分子蒸餾純化后,收集餾出物即為甘油單酯型n?3 PUFA。該方法操作簡單、反應時間短、速率快,產物的含量和回收率均較高,且反應過程中酶和有機溶劑均可反復利用,節能環保,經濟效益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酶的分離與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的方法。
背景技術
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表明,n-3PUFA(n-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如EPA、DPA和DHA等在人體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EPA和DHA可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并有助于大腦、神經和視網膜的發育。通常,n-3PUFA主要以游離脂肪酸、脂肪酸乙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形式存在。研究表明,相比于游離脂肪酸型、甘油三酯型和脂肪酸乙酯型,n-3PUFA以甘油單酯型存在時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作為n-3PUFA的良好載體,長期以來,甘油單酯型n-3PUFA的制備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由于n-3PUFA高溫易發生氧化和異構化,因此,通常采用反應條件溫和、催化特異性高和環保的生物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目前,酶法甘油解和酶法醇解常被用來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Solaesa等(Food Chem.,2016,190:960-967)采用酶法甘油解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產物中甘油單酯含量和回收率均高于90%,但產物單甘酯中n-3PUFA含量低于30%;He等(Bioresource Technol.,2016,219:466-478;Bioresource Technol.,2017,224:445-456;Food Chem.,2017,219:230-239)采用酶法醇解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反應48h后,產物單甘酯中n-3PUFA含量高于90%,但n-3PUFA回收率僅為40%。總體而言,現有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時難以同時制備得到高n-3PUFA含量和高n-3PUFA回收率的甘油單酯型n-3PUFA。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的方法,操作簡單、反應時間短、速率快,產物的含量和回收率均較高。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酶法制備甘油單酯型n-3PUF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有機溶劑中,采用固定化甘油三酯脂肪酶催化含n-3PUFA的油脂進行甘油解反應,反應結束后,回收有機溶劑并離心收集上層油相;
步驟2:向步驟1得到的上層油相中加入緩沖液和甘油單酯脂肪酶選擇性催化甘油單酯進行適度水解反應,反應結束后,離心收集上層油相;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上層油相進行分子蒸餾純化,收集餾出物,得到甘油單酯型n-3PUFA。
優選地,步驟1中,固定化甘油三酯脂肪酶為Novozym 435或Lipozyme435。
優選地,步驟1中,有機溶劑為叔丁醇或叔戊醇。
優選地,步驟1中,固定化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添加量為底物油總質量的5~10%,甘油與含n-3PUFA的油脂的摩爾比為5:1,有機溶劑的添加量為底物總質量的2~3倍量mL/g。
優選地,步驟1中的反應,是在40~60℃的反應溫度、300~500rpm的攪拌速度下反應2~6h。
優選地,步驟2中,甘油單酯脂肪酶為MGLP II,甘油單酯脂肪酶的用量為200~300U/g底物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789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