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代謝組學的慢阻肺早期診斷標志物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7551.2 | 申請日: | 2020-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9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尹玉新;周駿拓;李秋鈺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53 | 分類號: | G01N33/53;G01N30/02;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張可 |
| 地址: | 10087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代謝 慢阻肺 早期 診斷 標志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代謝組學的慢阻肺診斷標志物及其應用,所述診斷標志物包括以下28種血漿代謝標志物:磷脂酰膽堿PC 16:1?36:3、磷脂酰膽堿PC 26:0?22:4、磷脂酰膽堿PC 26:0?22:3、磷脂酰膽堿PC 47:5e、磷脂酰膽堿PC 44:11e、磷脂酰膽堿PC 16:0?24:5、磷脂酰膽堿PC 20:2?20:3、磷脂酰膽堿PC 40:10、磷脂酰膽堿PC 38:9e、磷脂酰膽堿PC 18:1?20:4、磷脂酰膽堿PC 16:0?20:3、苯乙醛、二氫尿嘧啶、煙酰胺、4?甲氧基肉桂酸、酮纈氨酸、蘇氨酸、DL?3?氨基異丁酸、丙酮酸、水蘇糖、咖啡酸、N,N?二甲基苯胺、麥芽三糖、D(?)?古洛糖酸?γ?內酯、左旋天冬酰胺。本發明的標志物對慢阻肺患者與健康人群的代謝組數據分類很好,可準確區分慢阻肺患者與健康人群。
本發明要求中國專利申請CN202010078213.1的優先權,該優先權文件的說明書、說明書附圖和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內容全文引入本發明的說明書并被作為本發明說明書原始記載的一部分。申請人進一步聲明,申請人擁有基于該優先權文件修改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的權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臨床檢驗診斷領域,具體涉及基于代謝組學的慢阻肺診斷標志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即慢阻肺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査表明,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慢阻肺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至2020年慢阻肺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位、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慢阻肺病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對患者的生命質量、肺功能、疾病進程和社會經濟負擔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是慢阻肺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慢阻肺患者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急性加重與更高比例的住院有關,因此,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臨床上的一項重大和艱巨的醫療任務。
慢阻肺是一種公認的異質性疾病,慢阻肺患者在臨床表現、疾病進展、治療反應、肺功能下降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種異質性同樣體現在慢阻肺急性發作期。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特征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存在異質性。由于這種異質性的存在,患者現有治療方案的反應也各有不同。目前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定義和診斷均為臨床癥狀的描述,缺乏量化指標,易造成漏診和誤診。
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亦指出,至今還沒有一項單一的生物標志物可應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臨床診斷和評估,以后期待有一種或一組生物標記物可以用來進行更精確的病因學診斷。生物標志物作為一種定量指標,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輔助量化診斷、嚴重程度評估及判斷急性加重的病因和預后方面的作用是目前慢阻肺研究的熱點領域。
目前,關于慢阻肺及慢阻肺急性加重生物標志物的研究很多:來自呼吸道的生物標志物理論上與慢阻肺相關性強,常用的標本包括呼出氣凝集液、可揮發氣體、誘導痰、支氣管活檢和灌洗等,但上述標本采集處理方法相對復雜或為侵入性操作,并非對所有的慢阻肺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都適用。近年來由于認識到慢阻肺是種系統性疾病,生物標志物開發的重點開始轉移到血液標本。血清或血漿標本容易獲得,測量也容易標準化。迄今研究最多且相關性較好的分子包括CRP、IL-6和纖維蛋白原。但前述的炎癥因子都屬于急性期時相蛋白,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缺乏特異性,并非慢阻肺急性加重理想的標記物。目前仍缺乏可靠的反映慢阻肺及慢阻肺急性加重發生發展的生物標志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未經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75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