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多孔氮化鈮粉體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166107.9 | 申請日: | 2020-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73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崔燚;呂東風;魏穎娜;陳越軍;魏恒勇;姚少巍;卜景龍;吳振剛;陳穎;呼世磊;崔帥;朱彬;王學沛;許凱政;溫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21/06 | 分類號: | C01B21/06;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興林 |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qū)***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孔 氮化 鈮粉體 微波 吸收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孔氮化鈮粉體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備方法,屬材料科學技術領域。該方法以五氯化鈮為鈮源、無水乙醇為氧供體、二氯甲烷為溶劑,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為造孔劑,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氧化鈮干凝膠,預燒后獲得氧化鈮粉體,再與結構穩(wěn)定劑氰胺混合后在氨氣氣氛下經還原氮化反應獲得多孔氮化鈮粉體。本發(fā)明制備的氮化鈮粉體結晶性良好、純度高、物相為Nb4N5,顆粒尺寸分布均勻,并具有豐富的多孔結構,且孔徑尺寸及數(shù)量可以通過簡單的改變造孔劑用量加以調整,同時具有優(yōu)異的微波吸收特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材料科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孔氮化鈮粉體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各種新型雷達、先進探測器及精確制導武器的發(fā)展,現(xiàn)代戰(zhàn)爭對武器系統(tǒng)隱身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嚴苛的工作條件要求電磁波吸收隱身材料同時滿足“厚度薄、密度低、頻段寬、吸收強、頻譜波段多、穩(wěn)定性高”等性能指標。目前常見的吸波材料有鐵氧體、碳化硅和碳纖維等,但是,由于其存在密度較大、穩(wěn)定性較差、吸收頻帶偏窄或匹配厚度大等缺點,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環(huán)境對吸波材料的新要求。因此,研發(fā)出具有優(yōu)異吸波特性和綜合性能的吸波材料對發(fā)展雷達隱身材料技術、保障武器裝備生存和防御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軍事應用前景。氮化鈮具有Nb2N、Nb4N5、NbN等多種物相,不僅具有熔點高、硬度大、化學穩(wěn)定性高和耐腐蝕性好等優(yōu)點,還具有過渡金屬氮化物所特有類于金屬性質的電學和磁學性能,因此,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被廣泛的應用于微電子器件、刀具保護涂層、裝飾涂層以及機械制造等諸多工業(yè)領域,然而其在微波吸收領域的應用尚未見報道。
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氧化鈮和碳化鈮材料具有一定的微波吸收特性。例如,D.P.Gurgel等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備了Mo摻雜的Nb2O5粉體,其在0.3至3GHz波段表現(xiàn)出較好的吸波特性。(Development of a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based on molybdenum-dopedniobium pentoxide[J].Ceramica,2019,65:7-11.)鑒于碳化鈮局域化電子結構賦予其德拜偶極弛豫介電效應特性,NianduWu等制備出核殼結構Ni@C-C-NbC復合材料,由于NbC的引入使得其介電損耗增強和電磁匹配改善而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Transform between thepermeability and permittivity in Ni@C-C-NbC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6,685:50-57.)Zhaoyong Jin等采用溶劑熱法制備了一種新型的MXene相材料Nb2CTx納米片,得益于其自身獨特的層狀結構而產生的多重損耗、界面反射和多層反射,這種Nb2CTx納米片展現(xiàn)了極好的電磁波吸收性能。(Ultra-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withethanol-thermally treated two-dimensional Nb2CTxnanosheets[J].Journal of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19,537:306-315.)此外,2011年,山東大學Liu Rui等鑒于碳化鈦具有微波吸收特性,依據(jù)氮化鈦與碳化鈦具有類似晶體結構推測出氮化鈦也應具有吸波性能,并通過實驗證實了該推測。(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iNnanoparticles[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1,509:10032-10035)相比之下,氮化鈮具有與氮化鈦、碳化鈮等新型微波吸收劑相似的晶體結構,因此,氮化鈮具有作為微波吸波劑的組成、結構特質,并兼具耐高溫、耐腐蝕等優(yōu)點,有望成為吸波候選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理工大學,未經華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610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