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分離工業堿渣白泥中氯離子和碳酸鈣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63224.X | 申請日: | 202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30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斌;陳知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玉峰粉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F11/18 | 分類號: | C01F11/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汪庭飛 |
| 地址: | 5283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分離 工業 堿渣白泥中 氯離子 碳酸鈣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分離工業堿渣白泥中氯離子和碳酸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先把堿渣白泥導入到高壓釜中,在臨界狀態下進行處理;S2:將釜內物料導入第一凈化池,加入絮凝劑,充分攪拌后,靜置分離,收集第一濾液和得到濾渣;S3:往步驟S2的濾渣,加入3?4倍濾渣重的水,加入分散劑,螯合劑,升溫到50?60℃保溫,過濾;使用0.5?1倍濾渣重的水打漿,過濾,重復打漿操作3?5次,再進行打漿、烘干,處理母液。本發明所述的方法,能夠有效去除堿渣白泥中氯離子、鈉離子等元素,方便堿渣白泥進行下一步處理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堿渣白泥處理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高效分離工業堿渣白泥中氯離子和碳酸鈣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上有三種生產純堿的方法,即氨堿法、聯堿法和天然堿法。大型企業以氨堿法生產居多,占生產總量約60%以上。但是氨堿法問世130多年來,因生產工藝原因產生大量堿性廢液和廢渣,每生產1t純堿,需要排放1t含水量30~60%左右的固體堿渣,由于其pH值高、含氯高、吸濕性強,目前國際國內還沒有有效的大量處置方式,多數企業以堆存為主,全國累積已堆存的堿渣超過1億噸,制約了氨堿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純堿工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堿渣的主要成分為CaCO3、Mg(OH)2、MgCl2、CaCl2、NaCl等,其中含氯量為8-15%左右,目前在工程建筑、化工、環境保護、農漁業等領域有所利用,但由于含氯高、吸濕性大的特點,使各種再利用方法受到限制,如作為制磚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時由于堿渣中含有較高氯離子,在較高溫度條件下產生易腐蝕管道和設備的氯化氫,對產品的強度及機械性能也有不良影響,磚和抹灰砂漿因受氯化物影響,在使用后產生泛霜現象使其使用價值降低;用于路面建設和坑道回填時由于氯化物的溶解流失引發工程質量問題;作為型煤添加劑、鍋爐煤燃燒用脫硫劑及煙氣脫硫劑時也存在氯化氫腐蝕問題;作為土壤改良劑、鈣鎂復混肥應用時因含氯量高導致土壤板結及抑制作物生長等問題,因此有效脫除堿渣中的氯離子已成為廢堿渣排放和綜合利用的重大瓶頸問題和關鍵技術,因此研究出一種能夠將氯離子和堿渣白泥中的碳酸鈣分離的制備方法,將成為堿工藝研究的熱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分離工業堿渣白泥中氯離子和碳酸鈣的方法,其優點在于能夠有效去除堿渣白泥中氯離子、鈉離子等元素,方便堿渣白泥進行下一步處理操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分離工業堿渣白泥中氯離子和碳酸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先把堿渣白泥導入到高壓釜中,在第一超臨界狀態,32-35℃下保溫攪拌2-3h,后通入二氧化碳,維持釜內壓力在7.5-7.8MPa,保持2-3h;在第二超臨界狀態,40-45℃下保溫攪拌1h,后通入二氧化碳,維持釜內壓力在8-10MPa,保持1-2h;在第三超臨界狀態,45-50℃下保溫攪拌1h,后通入二氧化碳,維持釜內壓力在10-11MPa,保持0.5-1h;
S2:將釜內物料導入第一凈化池,加入絮凝劑,充分攪拌后,靜置分離,收集第一濾液和得到濾渣;
S3:往步驟S2的濾渣,加入3-4倍濾渣重的水,加入分散劑,螯合劑,升溫到50-60℃保溫,過濾;使用0.5-1倍濾渣重的水打漿,過濾,重復打漿操作3-5次,收集該步濾液及打漿后的濾液,得到第二濾液,及充分打漿后的濾渣;
S4:將充分打漿后的濾渣,進行烘干,得到粉體;
S5:將第一濾液和第二濾液合并,進行濃縮,按照高氯廢水進行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玉峰粉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玉峰粉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632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