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教控端模擬器、學員端模擬器及雷達設備綜合訓練模擬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2010159968.4 | 申請日: | 2020-03-10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06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5 |
發明(設計)人: | 劉小龍;郭藝奪;耿林;李洪兵;馮存前;宮健;彭鵬;賀思三;崔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主分類號: | G09B9/54 | 分類號: | G09B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張磊 |
地址: | 710038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教控端 模擬器 學員 雷達 設備 綜合 訓練 模擬 系統 | ||
1.一種教控端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教控端模擬器包括雷達設備展示模塊、模擬訓練模塊和訓練導控模塊;
其中,所述雷達設備展示模塊用于以三維爆炸圖的形式從車、艙、柜體和插件四種層次對目標指示雷達設備的結構進行分層式展示以及雷達教學;
所述模擬訓練模塊用于教員開展目標指示雷達設備三維場景模擬訓練以及教員進行目標指示雷達設備訓練科目的操作演示教學;所述模擬訓練模塊用于基于三維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的人機交互操作和模擬訓練過程中產生的功能現象與實裝雷達設備保持一致;所述模擬訓練包括常規操作訓練、維護保養操作訓練和故障排除操作訓練;每種訓練類型分為單兵訓練方式、戰勤班訓練方式和聯合訓練方式;其中,所述單兵訓練方式和所述戰勤班訓練方式均分為學習模式和考核模式兩種模式;所述常規操作訓練包括雷達陣地部署、展開、撤收、方位標定、距離標定、開關機及戰斗操作;所述維護保養操作訓練包括雷達電子設備的通電和斷電檢查、元件檢查和機械設備檢查;所述故障排除操作訓練是基于由所述訓練導控模塊完成對雷達設備各分機的細化到插件層次的故障設置展開的;
所述訓練導控模塊用于設計訓練考核標準和訓練方案,并基于所述訓練考核標準對訓練過程進行監控與評估;所述訓練導控模塊包括訓練管理單元、訓練導調單元、訓練控制與評估單元以及通訊接口,其中,所述訓練管理單元用于訓練資源管理、學員用戶信息管理;所述訓練導調單元用于設置、管理并分配訓練科目、訓練方式、訓練方案;所述訓練控制與評估單元用于配置訓練方案、監控訓練過程和評估訓練結果;所述通訊接口用于與遠端的仿真控制中心進行雙向通信;所述通訊接口用于聯合訓練時接收遠端的仿真控制中心的導調數據、命令,并發送模擬雷達設備狀態數據至遠端的仿真控制中心;所述通訊接口還用于聯合訓練時通過局域網向模擬雷達設備轉發外部空情數據,并發送情報信息至遠端的仿真控制中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控端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教控端模擬器安裝有系統數據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控端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教控端模擬器還包括在線理論學習管理模塊,所述在線理論學習管理模塊用于教員上傳目標指示雷達設備的資料。
4.一種學員端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學員端模擬器包括雷達設備展示模塊、模擬訓練模塊,其中,所述雷達設備展示模塊用于以三維爆炸圖的形式從車、艙、柜體和插件四種層次對目標指示雷達設備的結構進行分層式三維展示;
所述模擬訓練模塊用于學員開展目標指示雷達設備模擬訓練;所述模擬訓練模塊用于基于三維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的人機交互操作和模擬訓練過程中產生的功能現象與實裝雷達設備保持一致;所述模擬訓練包括常規操作訓練、維護保養操作訓練和故障排除操作訓練;每種訓練類型分為單兵訓練方式、戰勤班訓練方式和聯合訓練方式;其中,所述單兵訓練方式和所述戰勤班訓練方式均分為學習模式和考核模式兩種模式;所述常規操作訓練包括雷達陣地部署、展開、撤收、方位標定、距離標定、開關機及戰斗操作;所述維護保養操作訓練包括雷達電子設備的通電和斷電檢查、元件檢查和機械設備檢查;所述故障排除操作訓練是基于由教控端訓練導控模塊完成對雷達設備各分機的細化到插件層次的故障設置展開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學員端模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學員端模擬器還包括在線學習模塊;所述在線學習模塊用于學員學習目標指示雷達設備的資料。
6.一種雷達設備綜合訓練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教控端模擬器以及如權利要求4-5任一項所述的學員端模擬器,所述教控端模擬器與所述學員端模擬器通信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雷達設備綜合訓練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教控端模擬器選用接口與控制計算機,所述接口與控制計算機由工作站、網絡交換機、通訊接口和顯示器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雷達設備綜合訓練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學員端模擬器選用雷達設備虛擬計算機,所述雷達設備虛擬計算機為預先配置完成的個人計算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996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