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的前部車身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57719.1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66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片岡愉樹;山內一樹;中村岳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2D25/16;B62D2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安倫律師事務所 11339 | 代理人: | 楊永波;李曉雙 |
| 地址: | 日本廣島縣***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前部 車身 結構 | ||
為了在小重疊碰撞時使后退的前輪切實地斜向掠過,以抑制前輪的后退,本發明涉及的車輛的前部車身結構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鉸鏈柱(1)和相對于該鉸鏈柱(1)在車輛前方分離開設置的車輪罩(5)之間設置加強車輪罩(5)的至少后側面周圍的連結加強件(20),連結加強件(20)沿車輪罩(5)的后側面部(52R)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其內部在與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形成閉口截面空間(20s),在閉口截面空間(20s)設置在前側面具有越往后方越位于車寬方向外側的傾斜面部(30a)的連接板(30),傾斜面部(30a)和在車輪罩(5)一側與該傾斜面部(30a)相對的車輪罩(5)的后側面部(52R)之間存在形成閉口截面空間(20s)的一部分的縫隙空間(20sa)。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鉸鏈柱和相對于該鉸鏈柱在車輛前方分離開設置的前方車輪罩(以下簡稱為“車輪罩”)的車輛的前部車身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車輛的前部車身結構,已知專利文獻1所例示的能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減少前輪(前車輪)的后退量和向座艙內的入侵量的前部車身結構。
下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方案為:在鉸鏈柱內部設置作為加強構件(連接板)的鉸鏈托架(15),該鉸鏈托架(15)在前側面具有越往車輛前后方向后部越位于車寬方向外側的前側縱壁部(15b),通過該前側縱壁部(15b),使后退的前輪向車寬方向外側變位(所謂的斜向掠過)來減少前輪向座艙內的入侵量(參照第[0019]段、第[0027]段、圖2)。
另外,前輪一般通過懸架連桿而被支撐,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前輪以懸架連桿對車身的支撐點為中心或者隨著懸架連桿的彎折而一邊向車身的車寬方向內側回旋一邊后退。
尤其是在發動機為縱置的比如后輪驅動車等車輛中,與橫置的車輛相比,較多的情況是車輪罩相對于鉸鏈柱向更前方分離開配置。像這樣,根據動力總成(powertrain)的布局、車輛的設計,有時鉸鏈柱和車輪罩的間隔會變長,在這種情況下,當發生小重疊碰撞時,車輪罩等不僅會向座艙內入侵,還會向發動機艙、前圍板等車身前部的車寬方向內側入侵,因此需要找到進行恰當的斜向掠過的方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60401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于是,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具有向車輛前方與鉸鏈柱分離開設置的車輪罩的車輛中,通過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使后退的前輪切實地斜向掠過,以抑制前輪的后退的車輛的前部車身結構。
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涉及具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鉸鏈柱和相對于該鉸鏈柱在車輛前方分離開設置的車輪罩的車輛的前部車身結構,在上述鉸鏈柱和上述車輪罩之間設置連接板,該連接板在前側面具有越往車輛后方越位于車寬方向外側的傾斜面部;在上述連接板附近具有緩沖構件,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該緩沖構件緩解上述連接板從后退的前輪受到的沖擊。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能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使后退的前輪切實地斜向掠過。
詳細來說,上述連接板位于上述車輪罩一側(車輛前方)而不是上述鉸鏈柱一側,比如與在上述鉸鏈柱內具有連接板相比,能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連接板更早地承受后退的上述車輪罩并使其斜向掠過。
另一方面,上述連接板如上所述地更早地承受后退的前輪,因此其從上述車輪罩受到的沖擊可能就會相應地變大,但通過在上述連接板附近具有緩沖構件則能緩解該沖擊。
因此,能在發生小重疊碰撞時使后退的前輪切實地斜向掠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未經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77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